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重大平台 >>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健康知识
【古籍拾珍】《针灸大成》中的针刺手法
2023年12月21日

  《针灸大成》作为对前世针灸理论集大成者,在针刺原理方面对《甲乙经》和《内经》的相关内容也有所继承与发展,总结了针刺的相关手法,对当代临床治疗发挥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透穴针法】

  《针灸大成》中的表里经穴位透刺主要是继承了《灵枢》中“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的思想。《针灸大成·卷二》收录了《玉龙歌》,在《玉龙歌》原歌只有二则透穴针法的基础上,将透穴针法增加到了十二则,透穴针法是一种空针刺法,使用毫针从一穴位进针之后,根据穴位的部位情况和治疗需要,采用“直刺深透”、“斜刺平透”、“横刺沿皮透”等透刺方法,有的从一个方向透刺另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单向透刺),有的在进针后向几个方向分别透刺几条经脉的几个穴位。如“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宜先补后泻,灸十一壮”,“灸地仓之艾,如绿豆,针向颊车,颊车之针,向透地仓”等。目前,在我们当代临床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时,广泛采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针刺八法】

  《针灸大成》最大的贡献莫过于针刺八法的提出,其在“三衢杨氏补泻篇”详细记载了针刺八法应行补泻的手法,针刺八法主要是指“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手法。

  揣:针刺辅助手法中应用广泛的环节,用手指揣摸、按压或循切,寻找穴位所在,了解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厚薄、孔隙大小,有无血管、肌腱及酸胀病感等

  爪:在揣穴定位之后,用指甲在穴位上掐出甲痕,定位进针的手法。

  搓:即用手搓揉针柄,配合补泻的手法,使针感更容易循经传导。

  弹:“弹而努之,此则先弹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先浅而后深,自外推内,补针之法也”,即通过对针柄的弹法,配合补泻。

  摇:摇大或摇小针孔,来控制补泻的手法,在摇的同时还要配合针刺的深浅。

  扪:一般用于起针之后,扪闭穴位,使气血不致外泻,达到补益的作用。

  循:进针前后,用手按摩经络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使经络之气疏通,循经而至的辅助手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捻:捻针针刺的气至感增加,且随着捻针方向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补泻之差。

  《针灸大成》详尽介绍了以上八种针刺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也是针刺八法目前已知的最早记载,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有效指导了临床,服务于患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