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精神文明 >> 练兵比武 >> 第六届 |
天津中医一附院在天津市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医院”和第十二届“十佳”医务工作者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 |
2021年01月18日 |
日前,在由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开展的天津市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医院”和第十二届“十佳”医务工作者评选活动中,我院再次荣获“好医院”称号;刘学政同志获“十佳”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张磊同志、刘旻同志获“好医生”荣誉称号,郭洪霞同志、陈迎同志获“好护士”荣誉称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现为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 医院始终坚持“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维护健康,造福人类”宗旨,秉持大健康办院理念,坚持中医药特色,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优势,突出针灸特色,坚持五专(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建设,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拥有现代医学优势学科,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以针灸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医医学中心”。 一、守正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医药特色,坚持中西医并重,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以推进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及天津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为重点,按照“中医特色鲜、现代水平高、临床疗效好、综合服务优”的目标方向,加强整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衔接紧密、转化顺畅、协同整合、服务基层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二、牢记使命,切实维护人民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院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医疗救治总医院一附院分院领导架构,研究部署医院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提出“零漏诊、零感染”目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出入口管理,开展核酸检测,扎牢感控防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外派援鄂医疗队,组织我院专家团队进驻海河医院主持新冠肺炎病人中医会诊,牵头成立中西医结合病房,建立了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数据库,揭示了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天津方案》,为疫情的中西医结合有效防控提供了方案指导和技术支持,促使天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临床改善有效率达95%,中医药干预取得显著疗效。医院始终站在维护津门百姓健康的政治高度,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的担当,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提升内涵,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着力打造医疗为主体,治未病、康复为两翼的生命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形成了强大的重点专科学科群;发挥市中医治未病质控中心职能,深化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搭建具有中医核心内涵的综合康复平台,促进中医康复技术与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以胸痛、卒中中心为依托,梳理多专业救治流程,推进多学科协同深入合作;加强医师队伍培养,提高应急救治能力,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深入开展巡视整改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市卫健委“‘为民服务解难题’老年人就医服务月”、“微笑服务”、“一老一小一急一投诉”的工作要求,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最强烈、反映最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医院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诊疗、优化流程、改造设施、提升服务。不断完善智慧医疗服务,落实分时段预约,增加远程服务项目,增设综合服务站点,建立门诊服务中心、电话服务中心和投诉受理中心,增设军人、老年人优先窗口,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四、凝心聚力,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医院积极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制定医院章程,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开展各领域专项治理,强化遵纪守法意识。积极发挥“职代会”作用,切实增强职代表的民主管理责任意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致力公益,弘扬中医药文化 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做好新疆、西藏、甘肃、雄安等地区对口支援项目。积极助推创文、创卫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升广大青年职工奉献社会意识。完善院内绿化及园林改造,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舒适、便捷、人性化设施,着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凭借医院人文风采、环境设计优美、管理高效严谨获中国医院建设奖“中国最美医院”称号。 迈进新时代,医院正积极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现代化中医院发展之路,奋力开创医院发展的新局面,以更宽广的视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护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刘学政,男,45岁,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急症支部党支部书记,急症部副主任。曾于2018年获得天津市第五届“人民满意好医生”称号。在新冠疫情期间刘学政同志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天津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中医医疗队领队带领天津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并担任江夏方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刘学政同志作为南院急症党支部书记、急症部副主任分管急诊、ICU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严于律己,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接管急诊的工作后他健全急诊管理制度、用药规范并不断完善;发动群众查摆急诊存在的医疗隐患,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分析投诉产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产生投诉。在刘学政同志的带领下急诊、ICU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2月10日,刘学政同志作为领队带领天津中医医疗队踏上了抗疫的征程,承担起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天一病区”的诊疗工作。到达武汉后,他立即着手对所有队员进行培训,制定严格的制度,协调解决各种医疗问题。医疗队在病区里开展中药、温灸等特色治疗,带领患者开展八段锦等体育锻炼。他多次进入方舱查看病人情况,梳理诊疗流程、治疗方案与临床路径。带领医疗队队员做到“治疗有力度、护理有温度、防护有制度”,截止到3月10日休舱时天一病区共收治病人103名,痊愈出院90人,因疗程不足转入定点医院治疗13人。创造了“零感染、零死亡,零转重、零复阳、零投诉、零差错”六个零的好成绩。在对新冠患者的救治中,他积极探索中医治疗疫病的有效方法,开展国家级科研两项,为后续治疗提供宝贵的证据支撑。 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学政同志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学习党中央指示精神,向同志们宣讲武汉的形势和开展救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援汉队员表现出了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天津中医医疗队共有33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加入党组织。天津中医医疗队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称号,他本人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称号。在休整期间刘学政同志多次为各高校进行《青春在抗疫一线绽放》的主题宣讲,鼓舞广大青年学子为国学习、为国奉献,受到好评。 张磊,45岁,中共党员,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从事风湿病学研究以及相关基础科研教学等工作 20余年,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完成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平台建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课题负责人。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学术专著5部。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10余项,2020年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奖一等奖和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张磊同志自2014年借调至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工作以来,长期奔波于大学、一附院、滨海三地。在中医药大学和中医一附院党委的领导下,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在“812事故”救治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治转运伤员,而后连续80余天住在医院,指挥医院医疗工作;在分管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中,通过加强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耗材支出、调整绩效制度、创建国医堂等,使医院各项重要指标始终处于良性增长态势;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分管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在新区卫健委的指挥下,视疫情为命令,坚守岗位,投身一线,科学有序的开展各项防控工作,最快时间制定出2种院内制剂并应用于临床,承担医院内会诊任务。 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他主动请缨,奔赴武汉。在汉工作期间,坚决执行天津市防控指挥部和市卫健委的指示精神,工作中身先士卒,砥砺前行。在病区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疗,并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治疗,取得明显疗效。他保护年轻队友,执行“红区”中最危险的工作,“病区主任必须先上,不是给我冲,而是跟我冲”。他关爱队友,深夜冒大雨往返30余里,为有暴露风险的年轻队友取药;队员的父亲急病住院,他不顾刚出舱的疲惫,彻夜陪伴安抚小队员。对待患者像亲人一样,除正常治疗外,还给予心理辅导,甚至休息时还接受患者的咨询。全队累计收治患者103名,无一例加重,无一例死亡,全队 “零感染,零事故,零违纪”。 张磊同志在援鄂期间积极开展疫情科研工作,参与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2020YFC0841600)的工作,参加了其中2个课题的研究。援鄂期间,第一作者发表SCI、中文核心论文各1篇:第一作者拟发表中文核心一篇。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新年。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在院领导指示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刘旻同志临危受命,承担了疫情防控和发热门诊的重任。 他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并丰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自加入抗疫队伍起,他每天事无巨细,反复梳理防控疫情相关流程和文件,规范并形成文字,怀抱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决心,培训每一位进入发热门诊及隔离诊区的医护人员。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以上,下班后还要参加当晚工作视频会议,牢记每一次会议精神,思考所有可能风险的解决方案。此外,作为中医专家,他还参与了定点医院确诊新冠病例的中医会诊工作,细心辨证,时刻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中治疗方案。他因出色的专业知识,成为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既要完成对发热门诊疑难病例的抽丝剥茧,还要预判千变万化的病情转归,及时指导危重病例救治。他秉承先辈的赤子之心,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在抗疫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的博大精深。 他身肩责任治病救人。号召科室全体同仁投身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除夕伊始,他便督促本科全体医生时刻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动态,加强全科医护的业务培训。在他身体力行的号召下,科内2名医生和1名护士不畏风险,背上行囊,踏上支援武汉的征程。此外,他将科室队伍“化整为零”,积极准备投入抗疫一线,他的“兵”依次进入红区。他至今仍坚守在我院发热门诊。 他是全体医护战士的亲人。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关心同事,为远征武汉的“战士”送去关心,让“战士”的家属多一份安心,让医院领导多一重放心。 他时刻牢记感染人的使命与担当。刘旻同志始终坚守我院一线抗击疫情的岗位。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持久战役,从年初支援武汉,到严防境外输入、复工复学,再到目前北京疫情波澜,为满足不同阶段疫情的需要,他始终坚守我院防疫一线岗位,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指导并培训发热门诊全体医护的接诊守则,面对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在医院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全院医务人员零感染”和“新冠疑似病例零漏诊”的双重目标。 他不忘初心,坚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带领发热门诊和感染疾病科全体医护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疫情、守卫健康的工作中,筑牢了医院防控的壁垒, 是疫情中的医疗守卫者。 郭洪霞,女,51岁,中共党员,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护士长,先后在普内科、儿科、血液科、急症、针灸科等病房工作。30多年来,郭洪霞同志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一名病区护士长,期间无论在那个工作岗位,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曾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护士,她虚心好学,勤奋工作,热心为病人服务,积累护理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被送于血研所进修血液病专业。 进修回来的她担任了血液科护士长,并配合医院组建了我院第一个层流病房,充分发挥自己进修所学,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建立了完整的健康宣教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006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症病房任护士长。面对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凭借她多年的急诊经验,带领科室护士配合医生完成了无数的抢救;组织学习各项急救技术;同时第一个开展家属大讲堂的主题病房活动,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2014年,郭洪霞同志又积极的投入到新院建科的工作中,组建了新院的急症病房,得到了医院领导的认可;同年又被派至针灸科担任护士长并组建了新院针灸一病区,她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业务上刻苦钻研,虚心学习,总结临床经验,积极开展中医新技术,采用隔姜灸对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开展心肺复苏等各类急救技能的科室医护人员的飞行演练,提高了科室全员的急救技能。 2017年郭洪霞同志在病区党支部任职支部纪检委员及宣传委员, 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活动,开展廉洁自律座谈会,强化支部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拒腐防变的能力。 2020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51岁郭洪霞同志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成为天津市第二批驰援医疗队队员,并临危受命担任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医疗队领队及临时党支部书记。她瞒着身患癌症的母亲和在外地读书的女儿,带领14名年轻的同志随长天津医疗队进驻武汉武钢二院,奋战在战“疫”第一线。面对艰苦的医疗环境,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勇于担当,率先垂范;作为队长她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作为护士长,她发挥了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以行动感染着周围的同志们,带领大家出色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火线上积极壮大党员队伍,发展党员三名。 郭洪霞同志在工作中事无巨细,确保工作落到最实处;在抗疫一线践行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陈迎,女,46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质量督导(科护士长),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28年来一直奋战在护理临床一线,她对待患者态度和蔼、技术过硬,连续3年获得院级优秀个人;她以身作则,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护理研究与科研工作,并在历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指导我院护理团队参赛屡获佳绩。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之时,她义无反顾挺身而出逆行武汉进入红区。 一、关键时刻请缨逆行赴武汉 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下午17时,天津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人员正在整装待发,此时一位年轻护士出现身体不适,危难之时在送行的队伍中,陈迎同志主动请缨“我去吧”!分秒之间她已从送行者的身份转变成了逆行的战士。由于时间紧迫,她没有带任何一件行李,没有告诉今年上高三的儿子和八旬的父母,国难当头职责所在,她毅然选择了逆行武汉,奔赴援鄂。 二、临危受命严把感控安全关 进入武钢二院之后,天津医疗二队专职感控人员短缺,由于她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和感控基础,又临危受命被吸纳为感控组成员。在与疫情抗争的同时,她克服了感控工作时长、频次高、强度大、危险性强的困难,每班进红区前她都帮队员们仔细检查防护服和护目镜是否严密、进红区后手卫生是否彻底、出红区时脱防护服时是否规范,她总是第一个进红区,到帮最后一位战友脱下战袍后才能自己卸甲出来,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就连年轻力壮男孩子有时都会吃不消,她一盯就是20几个班,书写了一个班次穿脱28人次隔离衣防护服和两进红区的工作记录。她是战友们安全的守护者,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进红区、打胜仗、零感染”的誓言。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育新人 她爱岗敬业,在临床多年深受患者好评,入职第三年她就凭着自己的细心和专业知识,为一位症状为呕吐、头痛实则急性青光眼发作的患者保住了双眼,当家属特意来向她致谢时,她却说“照顾病人要紧,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她护理技术过硬,自2008年至今,在天津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她都勇争上游表现积极,尤其作为护理技术指导老师,为了打好一个皮丘和一针穿刺成功,她能挽起袖子甘当选手们的练习对象,反复推敲从不轻言放,为历届“天津市青年护士基本功比赛”中为我院8枚 “五一”劳动奖章和10余个一等奖获得者甘当人梯。 她是一名合格的护士和护士长,更是患者口中的“好护士”,她无时不刻在用自己的热忱与生命书写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