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2019年媒体新闻 |
2019-11-22《中老年时报》小雪节气 养肾防寒 |
2019年12月30日 |
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 杨洪涛 中老年时报记者 付殿贵 每年的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5°时,此时称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肆意的寒冷让人犹如跌进冰窟,更应该注意保暖。慢性肾脏病在这个阶段容易被诱发或者加重,因为冬季寒冷容易感冒,血压容易波动,都会加重对肾脏的损伤;皮肤毛孔收缩,不利于毒素排出,造成肾脏负担加重。很多慢性肾脏病人在冬季肾功能会大幅度下降;还有很多病人就是在冬季“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尿毒症透析阶段。综上所述,这个节气是慢性肾脏病病人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就读者关心的小雪节气肾病防治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杨洪涛。 杨洪涛主任指出,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小雪节气养生重点在于“养肾防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顺应四时,谨慎起居;科学饮食,适度调补;运动锻炼,加强保健;调养情志,心态健康。 起居养生 小雪时节养生应遵循《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有利于滋养固护阴精以敛阳,为阳气的化生奠定物质基础;待日出时再起则可躲避严寒,使阳气在日光的助益下升发。这样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好准备。 慢性肾脏病患者,生理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更应“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新陈代谢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中医认为,人体的能量和热量来源于肾。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宜以温补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寒与肾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疾病随之而生。冬季“养肾”重在防寒,尤其注重双脚的保暖。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部的皮肤温度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导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感冒可以显著加重肾脏的损伤,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在室内外一定要适时增减衣物,以防止感冒。 饮食养生 小雪时节饮食宜“进补”。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俗语,说明了冬季进补的重要意义。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低谷,趋于封藏沉静状态,人体的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也是人体对能量营养需求较高的阶段。进补应顺应自然,以滋补为主。 补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首先,慢性肾脏病的饮食宜清淡、品种丰富、富含维生素、低脂肪、优质蛋白为原则。要注意慢性肾脏病病人很容易在寒冷季节摄入过多蛋白质而导致肾病加重,很多人起初会以为消化系统出毛病,去消化科就诊,其实恶心、呕吐、贫血、血压升高、浮肿、腰酸痛这些症状有可能都是肾脏病的征兆,因此,肾脏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尤其肾功能不好的人更应注意。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可适当进食羊肉、鸡肉、虾仁、桂圆、大枣等温性食物。一些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补肾的药物进补,宜选择的中药有:紫河车、蛤蚧、杜仲、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子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也可将以上中药浸泡成药酒,以滋补肾精,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帮助人体抵御寒气。 运动养生 小雪节气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适度进行户外运动,人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加强,产生的热量增加。要注意不但要在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运动强度和幅度也都应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加,注意循序渐进;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拳剑、气功、健身操、羽毛球等项目。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应选在每天的9点以后,避开大风、大雾、雾霾天气,否则也会对健康不利。运动当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 精神养生 小雪时节人的情绪易处于低落状态,故应注重精神调养。此时的精神调养应着眼于“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静,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改变低落情绪的较好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紧张、易怒、抑郁等情绪的发生。 杨洪涛主任指出,俗话说“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自我调节,保持乐观情绪非常重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慢性肾脏病常久治不愈,预后欠佳,病人常有焦虑、内疚、沮丧等心理表现,异常的心理状态常影响病情,但是只要调整好心态,加上合理用药,是完全可以把病情控制得很好的,慢性肾脏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 防病提醒 小雪节气,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防止流感疾病的发生,如伤风感冒、气管炎、结膜炎等疾病。天气的寒冷会加剧对脑部血管的刺激,使得血管收缩频繁,易导致血压上升、毛细血管硬化。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气候会更加干燥、室内外温差也会更大,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是高发期,上述这些疾病也都会诱发或者加重慢性肾脏病,因此,此时要多检测自身血压、规律服食医嘱药物、尽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杨洪涛还为本报读者推荐了两款适合此时的养生药膳粥,可以适当多喝点热粥。 1.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料:当归10g、生姜15g、羊后腿肉200g、黄酒适量。 做法:当归用清水浸软后备用;生姜切片备用;羊肉洗净后沸水焯10分钟左右,捞出后洗净切片备用;在砂锅中放少许油,将切好的生姜煸出香味,再倒入黄酒,放入当归、羊肉炒拌均匀后,倒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改换文火炖至羊肉熟烂;最后,依据个人口味放入食盐、香菜、胡椒粉后即可。 功效:温中祛寒、暖肾补血。 2.芝麻核桃粥 用料:黑芝麻50g、核桃仁30g、红枣10个、小米50g、黑米50g、红糖适量。 做法:将黑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再与核桃仁、去核的干枣、小米、黑米等,一起放入盛好水的砂锅中熬粥,再依据个人口味调入红糖即可食用。 专家简介 杨洪涛,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专科负责人,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主任,世界中医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第一届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常务编委。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病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师从于国医大师张琪、肾病名家邹燕勤、津沽名医黄文政等多位中医大家,以肾脏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中医药延缓肾小球硬化及抗间质纤维化的研究、中药提高腹膜透析质量及延缓腹膜纤维化的研究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认识和丰富经验。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