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价值
院训:心存乎仁 行止于善
办院宗旨:发展事业 服务社会 维护健康 造福人类
发展战略:秉持大健康办院理念,坚持中医药特色,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优势,突出针灸特色,坚持五专(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建设,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拥有现代医学优势学科,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以针灸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医医学中心”。
(二)流金岁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京、津、冀一批知名的中医名家,胸怀“弘扬中医,报效祖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坚定信念,聚集在渤海之滨的津城,扛起了振兴天津中医的鸿鹄使命,在一条以“建设路”“多伦道”为名的路上建成了天津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医院。
1954年10月18日天津市中医联合门诊部在和平区建设路41号成立,1955年12月18日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牌匾的天津市立中医医院在和平区多伦道93号成立,1958年更名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78年更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更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0多年的光辉岁月,在党的领导下,医院几代人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三次跨越腾飞:1983年,石学敏教授担任院长,乘改革开放之春风,科技兴院,以针灸学科的发展带动全院的发展;1991年,医院迁入鞍山西道新院址,病床由251张达到701张,成为科室门类齐全、专科特色突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实现了医院第一次腾飞。2000年,经过10年的蓄势发展,国际医疗康复大厦落成并投入使用,病床总数达到1300张;2001年被市政府确立为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实现了医院第二次腾飞。2014年,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新院区投入使用,医院建筑面积总合达到26万平方米,固定床位2600张;2018-2019年,医院获批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实现了医院第三次腾飞。
(三)沽上名医
建院初期,医院聚集了数十名享誉津门的大医名家,陆观虎、哈荔田、赵寄凡、董晓初、顾小痴、王文锦、王文翰、叶希贤、刘少臣、宋向元、李少川、陈芝圃、于伯泉、王绍中、丁蔚然、陶建修、张翰卿、周肇伍、邱少卿、柴彭年、阮士怡、沈金山、胡秀章、王云翮、刘宝奇等名家……,他们不仅留下了宝贵的足迹,培养了后继人才,而且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陆观虎,中医名家,清代名医陆九芝后裔,以辨证精细、立法严谨、处方轻灵、药味简练而著称,尤精于内科、妇科杂病,医院主要创始人,医院首任院长。
赵寄凡,中医内科名家,教育家,有“经方派”之称,医院创始人之一,医院首任副院长。
哈荔田,中医妇科名家、教育家,哈氏妇科第三代传承人,医院和妇科创始人之一,天津中医学院首任院长。
顾小痴,中医妇科名家,妇科创始人之一,曾任医院院长
董晓初,中医内科名家,对内、妇、儿科造诣颇深,尤对温病、心脏病等更有独到之长,内科创始人之一。
(四)名医大家
当代中国针灸学奠基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石学敏
石学敏教授,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当代中国针灸学奠基人、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现任医院名誉院长,带领医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腾飞。
石学敏被誉为“鬼手神针”“针灸外交家”,他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在治疗中风病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上迈出了一大步;创立针刺手法量学推动针刺规范化,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研制丹芪偏瘫胶囊、脑血栓片等针药并用;致力于针灸学术交流和推广,在国内建立60个针灸临床分中心,成果推广至全国近300家医院和60余个国家及地区,先后赴世界100余个国家及地区讲学、诊疗,为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1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
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8年,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授予的“王定一杯”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2013年,“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被列入“财政部、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推广成果库”,并被写入《针灸学》《针灸治疗学》等多部国家统编教材。
2014年,获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2016年,获中国针灸学会“中医针灸传承贡献奖”。
2017年,获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首届“天圣铜人奖”学术突出贡献奖。
2018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9年,获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最美医生”称号。
2019年,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中医药现代化开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张伯礼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领域成就卓著,开拓中医工程学研究新领域,建立全国第一家中医工程研究所,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连续承担三项“973”计划项目,开创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新途径;完成首个中医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建立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和关键技术;创研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参与中医药现代化顶层设计,主持和参加起草了全国《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等文件。
张伯礼院士引领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开拓了中医工程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医工程研究所,开展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连续三次获国家“973”计划支持,创建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二级预防大规模临床研究,建立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和关键技术,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研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等荣誉。
国医大师 阮士怡
阮士怡教授,国医大师。从1955年协助建院开始,创建天津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科、老年病学科,取得系列科研成果。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大家,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奉献了一生心血,得他授业的许多学生已成长为医药健康领域的领军人物。
全国名中医 黄文政
黄文政教授,首届全国名中医,著名中医肾病学家。创立“疏利少阳,标本兼治”法治疗慢性肾炎,应用“扶肾降浊法”治疗慢性肾炎,应用“扶肾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以及应用虫类药治疗疑难肾病均取得显著疗效,并研制肾康宁等多种系列方药。
全国名中医 武连仲
武连仲教授,首届全国名中医,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倡导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术”,汇通中西、推陈悟新、创立中医“脑神”理论和武氏治神针法,“中风十辨法”治疗偏瘫、“开窍顺筋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等。
(五)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基地
“世界针灸看中国、中国针灸看天津”,医院针灸学科是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国家中风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区域中医针灸诊疗中心。拥有400余名医技人员,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3人,天津市名中医5人,天津市“131”人才5人。拥有骨干成员、硕博士200余人。是拥有天津市针灸研究所、针灸项目博士后工作站,1000张住院病床、16个针灸病区、针灸康复、脑病介入和52个诊室的大型专科,形成具备临床、教学、临床科研、基础研究、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专业普及、对外医疗等多方位、多学科、多功能的学术团队,致力于打造一流的针灸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高地。近5年出院患者7万人次、门诊诊疗近300万人次。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48项;制定临床诊疗方案、路径和针灸技术规范20余项,接受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访交流1.3万余人次。
历史沿革
1962年,开设全国首个针灸病房。
1988年,成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2002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2007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针灸学教学团队。
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
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
2009年,成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2018年,成为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六)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国家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
心血管中心奠基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名老中医董晓初教授、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伯礼院士、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毛静远教授及国家百千万领军人才张军平教授为代表的四代人不懈努力,发展壮大。学科以学术带头人张伯礼院士为核心,以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为指导,在学科带头人毛静远教授带领下,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国家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国家重大疑难疾病(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牵头单位,教育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创新团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科,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
国家区域中医儿科诊疗中心
儿科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药特色突出、病种覆盖面广、技术水平领先、影响力辐射全国。形成小儿脑系疾病、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肾系疾病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康复、内分泌、消化、血液等亚专科,实施专科三级分化。重点病种优势突出,癫痫、肺炎、病毒性心肌炎、肾病肾炎、抽动障碍、脑瘫等诊疗水平居国内同行前列。
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
肿瘤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原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下设肺癌综合治疗、前列腺癌综合治疗、肿瘤并发症研究三个亚专科,以“中医内科治疗为主,结合微创外科发展,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为发展方针,在中医“正气内虚、毒瘀并存”创新理论指导下,首次提出“动态辨治”与“辨治节点”相结合,形成学科综合治疗体系。
国家区域中医骨伤诊疗中心
骨伤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中医骨伤名科、原卫生部“骨质疏松症规范化诊疗基地”,建立全国骨伤重点专科网络平台及交流合作体系。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颈椎整合手法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综合治疗平台结合叶氏伤科手法技术与美式整脊技术、设备,提高了手法技术疗效。采取阶梯化诊疗模式,保持针刺、针刀等传统技术,广泛开展椎间孔镜、关节镜微创、臭氧、射频介入等现代技术。
国家区域中医推拿诊疗中心
推拿中心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专)科,有推拿手法生物效应国家三级实验室,设颈腰损伤、脊柱软伤、关节软伤、脏腑病证、小儿推拿亚科,是集医、教、研一体的中医内外兼治综合诊疗中心。作为全国代表性推拿流派,“津沽推拿”入选首批全国百项民间特色诊疗项目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伤科、脏腑和小儿推拿三大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