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流金岁月 |
2013-12-30《今晚报》沈金山与中国芒针 |
稿源: 2024年06月14日 |
当一尺多长的钢针缓缓刺入人肚子的时候,旁观的人一定会感到头皮发麻,心惊肉跳。这长长的钢针就是中国医学中的奇葩绝技——芒针。 在中国古代,针灸有毫针、长针等九种,现今常见的是毫针,其他的均已失传。而长针,幸运地被天津的中医大家继承下来并创新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芒针。这位津沽中医大家就是中国芒针的发明人沈金山。 1898年12月24日,沈金山出生于江苏武进县洪地村一中医针灸世家,17岁结婚后来到常州打工并独立行医。27岁时,沈金山在常州大成纱厂做职员,之后从唐山辗转来到天津。先进西方科学技术在天津的发展,使沈金山眼界洞开,并使他重新审视古老的长针。 传统的针灸器具为铁制,短而粗,长针为金、银制品,稀少而昂贵。如果针具能够长而细,则可增加疗效又可普及。沈金山开始了探索并终于在租界里的洋货店,发现了德国进口的细钢丝,进而研制成新型针灸器具。这种针灸器具长而细,富有弹性和柔韧性,针体超长,形如麦芒,故名芒针。 沈金山在天津,先后在二区小马路10号、和平区敦福里、河南路松月西里居住和开办诊所。在行医实践中,他较为系统地完善了他的沈氏芒针,并创造性地总结出适合芒针的行针手法,即:双手持针,轻捻慢进,徐徐而入。新奇的芒针和与众不同的行针手法,使沈金山的针灸治疗的疗效大大提高。沈金山声名鹊起。 作为中医,沈金山诊病的方法也与众不同。中医诊病,一般是“摸脉”、“号脉”,看脉象,或是“舌诊”,看舌苔。而沈金山诊病,他看病人的指甲,以手轻按病人各指指甲,透过指甲观察甲床充血变化,据此判断部分病症。遗憾的是,这种“号指观甲”的诊病方法,如今已失传了。 都说沈金山有“三绝”,“创用芒针”是第一绝,“号指观甲”就是第二绝,那么第三绝是什么呢? 沈氏芒针以长见长,最长的有三尺。这三尺芒针不能卷也不能叠,沈老出诊的时候是如何携带的呢?原来沈老走路喜欢手持一柄拐杖,这三尺芒针就藏在他的拐杖里。无论是出诊,还是访友聚会,只要有需求,他就可以随时抽出拐杖里的芒针,以最快的速度给病人治疗。“拐杖藏针”成了沈金山的第三绝。 沈金山以他高超的芒针医术,赢得了一个重要人物的信任,从此经常出入英国租界马场道102号别墅,为其诊病扎针。这个重要人物就是中国化工工业奠基人、曾任新中国轻工业部部长的李烛尘先生。李烛尘任部长后,虽移住北京,但是对沈金山的芒针依然一往情深,沈金山经常带着徒弟到中南海给烛老看病扎针。 1960年,天津中医学院聘请沈金山为针灸教研组顾问,沈氏芒针首次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台。1962年,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芒针门诊部,64岁的沈金山被任命为芒针门诊部主任,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成为我国第一个设立芒针门诊部的国有医院。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3-12/30/content_1056167.htm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