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韩景献 >> 学术成就
韩景献教授主要学术思想

  (1)创新性提出“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论,并据此创立“三焦针法”(即“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黄地散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期痴呆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日益成为范围内倍受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调查表明,75岁以上的老年人单纯因衰老而死亡者,每10万人中只有205人,仅占0.2%[1]。在60~70岁人群中,大部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80~90岁则患有三种或更多慢性病[2]。衰老作为生命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为何极少有人得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大多数人却“衰退既至,众病蜂起”。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中西医对衰老的认识,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从三焦气化整体角度阐释衰老机制,在养生保健、延缓衰老以及防治脑老化、骨老化等方面作一探讨。

  ①人口平均寿命

  根据现代生物学研究结果推算,人类正常寿命应为100~125岁左右,《灵枢•天年》早有“人之寿百岁”的记载。根据2002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1950~2050报告》,长寿人口集中在发达国家,主要是日本(平均寿命81.5岁)、北美、中西北欧和澳洲,以下依次是中国、原独联体国家等。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从1935年的30~35岁延长到1957年的56岁,1963年的61岁,再延长到1975年的66岁,而后长势明显渐缓,1981年68岁,1987年69岁,2002年71.2岁[3]。分析上纪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抗生素和疫苗的发明以及环境卫生设施的改善等因素,使得围产期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大大降低,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力控制。然而自八十年代以来国民平均寿命长势趋缓,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等发病率逐年增加,提示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对人类健康寿命已造成严重威胁。

  ②衰老与抗衰老的认识和实践

  衰老涉及生命过程的方方面面,诸如基因调控障碍、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物质代谢失衡、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下降等等。在延缓衰老的对策方面,关于热量限制的研究已有70年历史,至今仍是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众多实验证实,通过减少膳食中的热量摄入,不仅能延缓衰老,维持健康的生理状态,还可延缓和预防一些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作用机制至今仍待阐明。另外,延缓衰老制剂包括抗氧化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膜稳定剂、微量元素制剂、生长激素、大脑功能促进剂、核酸制剂等若干类,但真正被人们所公认的抗衰老药物还非常有限。

  中医学对衰老机制的认识可概括为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其中,“脏腑虚损说”又包括肾虚衰老说、脾胃虚弱衰老说、肾虚血瘀衰老说、脾肾两虚夹瘀衰老说、脾肾虚衰肠胃郁滞致衰说、肝郁衰老说、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衰老说等。众多学者或以肾虚渐亏为衰老的核心和根本,或以肝之虚实作为衰老的启动因子,或以脾胃虚弱为衰老的重要信号,或以心神劳伤为衰老的促进因素,或以阴阳失调为衰老的内在动因,或以痰、瘀、积滞为衰老的致病因素。这些都只是对衰老某方面的侧重,而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衰老的根本。

  中老年人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伴随年龄增加两脏或以上更多脏器虚损率明显递增,表明衰老是一个整体衰变过程,不是单一脏器虚损,而是多脏器相互受累,进而发展为全身性功能的减退[4]。以上学者从中医整体观出发,阐释了衰老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并未对衰老过程中各脏器如何相互受累、如何进一步加速衰老的机制作系统阐述。

  ③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

  《内经》云:“气化于人,关乎寿夭”,气化作为生命活动的标志贯穿于生命始终,气机与气化二者统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一方面,机体只有通过气的不断升降出入运动,才能吐故纳新,生化不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机体只有通过脏腑气化功能,把纳入体内的水谷和清气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等自身物质,才能激发和推动各项生理活动,各脏腑之气的升降开阖才能正常协调,经络的流注、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才能畅通无阻。同时,只有通过脏腑气化功能,把体内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使“浊阴出下窍”方能“清阳出上窍”,吐故方能纳新,从而维持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和阴阳平衡。

  率先明确提出“三焦气化”的是明代医家赵献可,但其认识局限于小便的生成和排泄,而“三焦气化”是一个涉及上、中、下三焦,肺、脾、肾多脏的复杂过程。清代医家张锡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人生之气化以三焦部位为总纲,“人之一身,皆气所撑悬也。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医学衷中参西录》)。

  韩景献教授认为,三焦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点:(1)三焦是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脏腑形骸能获阳气温煦、阴津濡泽,须凭借三焦为其通路,“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中藏经》)。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素问•痹论》),肺吸入之清气、脾胃腐熟之谷气、肾生化之精气依赖三焦通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说明津液的敷布亦以三焦为通道。(2)三焦是气、血、津液、精生化之所。《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说明三焦是气化进行的场所,它为脏腑功能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条件,气血精津得以在此生成和相互转化。宗气积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正所谓“三焦出气”。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灵枢•营卫生会》),“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说明中焦是腐熟运化水谷、化生营卫气血之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灵枢•决气》),说明上焦是宗气化生和聚积之处;“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 (《灵枢•营卫生会》),说明下焦是排泄水液糟粕之所。另外,肝肾居于下焦,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故下焦为精血贮藏之处。(3)五脏通过三焦气化相联系。五脏除了以五行所属派生的相生相克关系之外,气化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三焦作为气化之总司,总领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元气为生命之根本,根于脐下肾间,由肾中先天之精所化,赖元阴滋养濡润,阴平阳秘,始得生生不息。在肝主升发的作用下,肾元之气温煦推动中焦脾胃的运化腐熟功能,并得水谷之气的资养,出于上焦,与肺系吸入的天阳之气相合。宗气积于胸中,贯于心脉,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又在肺主肃降的作用下,下行归肾,阳得阴济,周而复始。

  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路径通畅,才能保证人体健康无病。然而伴随着生命的进程,脏腑气化功能日趋低下,无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中的任何一个脏(腑)气化功能出现异常,都可导致三焦整体气化失常,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畅,从而内生风、火、湿、热诸邪及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这种失常的气化状态因而成为许多老年性疾病发生的根源,疾病的存在又进一步加重三焦气化失常,促进机体衰老,如此形成“因衰老而易病,因病而加速衰老”的恶性循环。因此,尽管正常衰老是生理性的,但衰老的生理改变和病理变化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有些疾病与老化过程同时发生,如动脉粥样硬化、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等;有些疾病则随增龄而增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三焦气化失常正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诸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

  韩教授从三焦气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日本人长寿的原因。日本作为第一长寿国家,除了具有发达的经济水平、良好的环境治理和空气水平之外,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养生习惯是其人口平均寿命超出欧美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中医学理论,空气污染少则人体吸纳天地清阳之气,于上可养心肺;饮食清淡有节制,烹调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于中能养脾胃;加之重视养生调摄、补益肝肾,则上、中、下三焦皆得其养,故而长寿。

  老年痴呆是伴随衰老出现的常见疾病之一。在笔者观察的90例患者中,85例有耳目失聪、毛发枯焦、头晕健忘、腰膝酸软、二便失司、舌淡苔少、脉细无力等肝肾亏损、髓海不足之表现,80例兼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舌下脉络明显迂曲、脉细涩等血瘀征象,72例兼有言语颠倒、举动不经、哭笑无常、喉中痰鸣、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苔腻、脉滑等脾胃痰湿征象,17例兼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尿赤、舌边尖红等心火上炎症状,表明老年痴呆不是某单一因素所导致的单一脏器病变,而是涉及到上、中、下三焦多个脏腑。笔者认为,老年痴呆是由于衰老导致三焦气化失常,气血精津衰败,痰瘀浊毒滋生,阴阳失调,“阳气者,精则养神”,清阳不升则神失所养,浊阴不降则神明被扰,病损元神,发为痴呆。所谓老年痴呆病从肾论治、从心论治、从肝论治、从胆论治、从腑实论治、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从浊毒论治等诸多观点,都只是对三焦整体气化失常当中某一发病环节的个别侧重。

  又如老年骨质疏松症,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的指导,历代医家都以补肾治疗为本。笔者认为,人体在衰老过程中伴随增龄出现的进行性骨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退行性生理改变,如何延缓这一生理过程并阻止其向骨质疏松病理转变,除补肾治疗之外,更应重视整体调节。唯有肝气畅达、脾土健运、心肾相交、金水相生、五脏和调才能达到补肾固本、强筋健骨的目的。从临床观察中可以看出,此类患者多有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内阻之象,此乃脏腑功能虚损、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在补虚治本的同时应佐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如此虚实并调,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业已证实,通过调理三焦气化可以有效改善骨老化。

  ④“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的确立与研究

  在“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的指导下,笔者主张从调理三焦气化角度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由此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穴位组方以膻中、中脘、气海分别调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关通调三焦,佐以足三里补益后天,血海调血和血。临床及基础研究都已证实,该针法对于脑老化和骨老化有确切疗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动物的生存期和生殖期。

  临床研究

  根据循证医学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修订版(HDS-R)评价患者的认知能力,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

  基础研究

  在取得确切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基础实验研究。以目前公认的日本快速老化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观察显示,一周针刺两次及针刺15天休息1个月均能显著延长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SAM P10的寿命,以一周针刺两次为佳,可延长平均寿命11%。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研究表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显著改善快速脑老化模型小鼠SAM P8和SAM P10鼠空间记忆的获得和保持以及再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对痴呆动物的整体认知功能均有改善作用。神经病理学研究表明,针刺可明显减少SAM P8鼠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和胶质细胞的异常增殖,维持两者的平衡;可促进bcl-2表达、抑制其bax表达,从而提高bcl-2/bax比值,使神经元处于抑制凋亡状态。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针刺可明显促进SAM P8鼠脑内新生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针刺前后SAM P10前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对相关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所有伴随快速老化异常变化的基因,下调的基因占有绝对优势。这些基因可分为十二类不同的功能群,涉及应激反应蛋白、DNA合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凋亡相关基因、突触相关蛋白、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细胞骨架蛋白、转录调节因子、周期蛋白等等。说明脑衰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针刺可良性调节其表达,部分或全部逆转衰老对基因表达的不良影响,表明针刺是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整作用,其良性调节作用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骨老化研究方面,采用快速骨老化模型小鼠SAM P6为研究对象,从骨生物力学角度观测“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通过调理三焦气化,针刺能改善SAM P6小鼠股骨载荷、弹性载荷和挠度,增加骨组织的承载能力,增强骨结构抗骨折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AM P6小鼠的骨生物力学特性,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⑤中药组方“黄地散”的确立与研究

  针对三焦气化失常的衰老病机说,笔者研制了用于延缓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中药组方“黄地散”。临床上采用国际通用的血管性痴呆诊断、纳入、排除和疗效评定标准,应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与西药喜得镇相比较,系统地研究中药组方“黄地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黄地散”可显著改善病人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喜得镇(P<0.05)。

  基础研究采用SAM P10为研究对象,以保健食品组和西药安理申组为对照,观察中药的延寿作用。研究发现,“黄地散”可显著延长SAM P10鼠的寿命,与安理申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的神经行为学研究显示,“黄地散”亦可明显改善SAM P8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⑥结 语

  “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的核心在于,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提出三焦气化失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从养生学角度指出,人体应当外适六气、避六淫,内调七情、平和心态,上引天阳以养心肺,中调饮食以养脾胃,下适劳逸以养肝肾,如此内外兼和、三焦并调,达到延缓机体衰老、保健延寿的目的。从治疗学角度指出临床应重视调理三焦气化,对衰老实施良性干预,阻断衰老时体内的恶性循环,达到遏制老年病发生发展、治愈疾病的目的。笔者提出这个学说,阐释了衰老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补充了衰老的病机,希望同道指正。

  (2)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通过对SAMP6的研究,创立“钙离子重新分布假说”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生物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骨是胶原纤维和羟基磷灰石的复合结构,包括无机矿物盐和有机成分两部分。骨质疏松病变主要是由于机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使骨矿物质丢失加快所造成。钙是构成骨矿物质的重要成分,骨内钙含量与老化密切相关。SAMP6小鼠表现出的骨量及随增龄的骨量丢失与人的骨量丢失情况相似,故认为SAMP6小鼠表现出的骨质疏松可能相当于人老年性骨质疏松。通过研究钙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6血、尿中的代谢、全身各脏器的分布及增龄性变化,表明:随增龄,SAMP6尿中钙离子排泄量增加;血清中钙离子呈现降低趋势;骨质内钙离子含量显著降低;脑、肾、心、肺中钙离子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皮肤、肌肉、肝脏中钙离子含量略有下降或无变化。这一结果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钙离子重新分布假说”提供了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验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及钙剂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机理,分别给SAMP6小鼠喂食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和凯思立D,观察其对SAMP6小鼠各脏器钙离子含量及钙离子在全身脏器分布的影响作用。结果提示:钙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均可提高血清及骨质中钙离子含量;就作用强度而言,补充钙剂对血清中钙含量影响较大,而钙离子拮抗剂升高骨质中钙含量的作用更强;实验进一步验证钙离子体内重新分布可能与SAMP6小鼠骨质疏松的形成有关,也进一步支持钙离子重新分布与SAMP6小鼠骨质疏松形成有一定关系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钙离子重新分布假说的合理性。而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细胞内流,促进骨骼内钙沉积,从而可能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3)深刻领悟经典医籍,发古人隐旨

  韩景献教授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分配至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此走上了这条中西医结合之路。他深深地被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所吸引,于1976年参加了西医学习中医学习班,对中医理论有了深刻的领悟,通过30余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更是对《内经》等经典医籍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内经》成书年代久远,文意古奥,《灵枢•经脉》中关于十二经“是动”、“所生”病的论述更是难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他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自己对《内经》的理解,对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进行了详细的阐发,丰富了经络辨证的内涵,使之更具临床指导意义,同时发表于《中医杂志》,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日本学者鉴于该文的学术价值,翻译成日文发表于日本《中医临床杂志》。

  气街理论源于《内经》,《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者。”《灵枢•卫气》:“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衔,胫气有街”,但是该理论一直没有应用到临床中,韩景献教授独辟蹊径,将之与十二经脉理论巧妙结合,提出了“十二纬脉”的概念,并进行了详细论述,发表于《天津中医》。此外,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将大量的中医文献典籍翻译成日语,为传统中医理论的广泛传播作出了贡献。

  韩景献教授善于以针灸为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老年期痴呆、脑血管疾病及其合并症、大动脉炎、运动系统疾患、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的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针刺治疗大动脉炎的临床研究”。

  韩景献教授在针灸临床工作中善于总结和完善针刺手法和配穴。在熟练掌握《金针赋》“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催气法的基础上,遍访中医针灸名家,深刻领悟各种手法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方法。在临床常见病及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中,注意总结取穴规律,在不同病症的配穴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临床效果甚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