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教授“寿而康”的养生之道
|
阮士怡主任正在为病人诊脉。 杨惠全摄 |
阮士怡1917年2月出生,河北省丰南人。1946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毕业。历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兼任天津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心脑血管病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老年病及延缓衰老等课题的研究50余年。著有《中医内科学》、《临床中医学》、《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防治冠心病》及延缓衰老的研究论著等。1980年至今获国家及天津市科技成果奖12项。1989年被天津市授予“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天津市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93岁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生活自理就十分不容易了,但是93岁的阮士怡教授仍坚持每周两个半天上门诊,为患者服务。面对这位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老人,我们不仅心生敬意,更想把他保持如此“高质量”长寿的秘诀介绍给读者。
记者:阮老,您在耄耋之年不仅保持了个人身体健康,而且能思路清晰地为患者诊断治疗,作为中西医结合的老中医,您一定有“寿而康”的秘诀吧?
阮士怡:说到健康长寿,现在确实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眼下长寿人数在增加,但是长寿老人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痛地享受生活的却不多,这是很值得研究加以改善的问题。至于我能保持90多岁还能为病人服点务、做点事的身体状态,我自己也没想到。我从年轻时就睡眠不好,那时医生很少,工作非常繁忙,经常是半夜了还有人敲门看病,神经总是紧绷着,至今落下了睡眠不好的根,常常要吃安眠药。之所以能保持目前的状态,也许与我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有关吧。我从不喝饮料之类的东西,不吃零食,不吃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品,而且我一直保持烟、酒、茶都不沾。开始时这些都是因为个人的喜好,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习惯,也没有觉得是刻意追求的。所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关键。
记者:您在生活起居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阮士怡:作息规律是很重要的。《黄帝内经》中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度百岁”,就要懂得“道”,要取法于阴阳变化的道理以调剂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我基本上是晚十点睡觉,早七点起床。锻炼,我倒没什么。我不特意去做什么太极拳呀,健身操呀,但活动是需要的。我自己编了点操,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伸伸胳膊,抻抻腿,活动活动腰,10分钟左右。
我觉得自己能够长寿,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我的心态非常好。人在世上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免不了心里不痛快,但我比较善于解脱,很快就会忘记。不计较得与失,无论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我都不去多想,我的性格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记者:阮老,您平时在饮食上有没有很精心的地方,比方说吃不吃补品?
阮士怡:我不太主张吃那些补品。从西医来讲,补药,就是补身体里所缺的维生素。如果饮食适当,这些都有了。多晒太阳,维生素D也有了。从中医来讲,补药,你是要补肾、补脾,还是补心、补肝?一种补药不能五脏六腑都补吧。所以,补品的问题,我认为从卫生部门就应严格限制。而且,国家有规定,保健补品的成分只能在80种药里选,不外乎大枣、黑豆、枸杞、茴香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食品。有特殊效果的东西,市面上卖的补品里很少有。我认为,食物中富含了所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
记者:您从不刻意地去吃某种补药吗?
阮士怡:在我工作的后期一直研究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研制了一种“院内制剂”,自己也吃过几年,它主要以补肾抗衰为主。另外,我有西医的基础,因此在预防治疗上,感觉到活血化淤是很重要的,所以也加入了这方面的药品。我觉得它对我的身体还是有益的。我做过一次动物试验,把动物全都给药造模(造成动脉硬化),然后分几组进行不同的用药,一年半后,吃了我们制剂的动物主动脉的内膜基本上与正常的动物差不多,对照组动物的粥样硬化没有变化。这篇论文受到了亚太老年病会议的重视。其实我有一个想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面粉、饮料等食品里混和些保健的成分,大家从45岁开始吃,对以后的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记者:您觉得中老年保健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阮士怡:45岁是人体健康与否的转折点。此时人体的脏腑功能衰退,内分泌紊乱,较易患各种疾病。《黄帝内经》中这样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天癸尽矣”。这说明衰老是以肾脏为中心的肝、心、脾、肺等脏器的自然衰变。此期对老化速度的快与慢、衰老出现的早与迟、寿命的长与短是关键的时期。大家应该注意身心的健康,以实事求是的健康心理适应每日的生活,养成有规律的起居、工作习惯,适当地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注意充分而适当的营养,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老年期,人的调节功能和免疫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疾病,此时的养生尤为重要。老年人平时要注意精神调摄,保持思想上的安定、清净,使人体的真气和顺。
寿命跟人体的肾、脾、心三脏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它是元气;脾为后天之本,生化血液,注入于心脏,注入于血脉,促进血液循环。血液环循的好,物质的交换,废物的排出,细胞的营养,细胞本身寿命的代谢就好。《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只要血液循环好,脏器供血充足,功能就不会退化。所以我主张三点:一是保护心脏的泵功能,二是动脉内膜、中层不受外因侵犯,三是保护微循环不变形。这样一来,泵功能好,泵血有力量,可以不衰竭。血管中层平滑肌好,收缩功能好,能够推动血液前进。血管内皮不受损伤,它本身不退化,表面光滑,胆固醇再高点,也侵犯不了它,就不会形成粥样硬化。另外,就是微循环,微循环不变形,物质代谢都好。养料的吸收,废物的排谢,氧气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排出,都是在微循环里的。人体中的五脏六腑都有微循环,所以保护好泵功能、心血管、微循环是长寿之本。循环好了,心、肾、脾也不衰了,它们相辅相成,这样基本上就能减缓衰老的进程。
记者:阮老,您在临床这么多年,能不能给读者讲讲,哪些疾病在养生中要特别重视预防?
阮士怡:我建议要重视现在发病率较高的几种疾病:
一、慢性胃炎,中医称“胃脘痛”。70岁以上人群几乎100%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黏膜损伤。据调查,年轻人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早期病人可无任何不适,严重者可发生膨闷胀饱、打嗝、嗳气,进食后微感疼痛等症状。主要治疗以理气和胃、疏肝健脾、止疼,辨证用药,平时选择宜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饮食要有规律。西药可用稀盐酸合剂和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用替硝唑或奥硝唑和羟氨卞青霉素治疗。建议胃病患者不要吃过热、过冷或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要细嚼慢咽,不宜过快。
二、脑梗塞,中医称“中风”,在我国发病率是心肌梗塞的5倍。《黄帝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应把预防动脉硬化放在首位。有高血压的病人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有高血脂的病人要少进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松花蛋等,少食甜品。有高黏血症的病人要多喝水。平时如经常头疼头晕要及时就医,脑力劳动者尤应注意。工作要有劳有逸,生活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在职场中,要注意减压,以减少此病的发生。三、冠心病,中医称“胸痹”,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亦为多发。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于《黄帝内经》曾提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金匮要略方论》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现中医治疗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益肾健脾,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为原则。现代医学则用扩张血管药、抗凝药物、降血压、降血脂等。重症可下支架。
总之,人到中年以后,应控制饮食及体重,多吃蔬菜、豆制品、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及辛辣食物,戒烟限酒。勿暴饮暴食,尤其晚餐勿食过饱。配合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这样才能既长寿又健康。(本文刊登在《天津中老年时报》作者:于璐璐、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