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于铁成 执笔:苏晓华、王贵国、周玉萍、韩莉
编者按:我院《杏苑报》第123期“津沽名医”栏目刊登了人物传记“我院第一任院长陆观虎”以后,在医院内外产生了一定反响,许多年轻同志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我院初创时期的历史,许多老职工、老干部通过这篇文章引起诸多感慨。为了继续寻找我院已故名医事迹,许多人主动为我们提供线索,特别是天津政法报记者王贵国同志主动走访了市政协文史资料室,从许多散在的资料、文件中,查找到我院第一任院长陆观虎的故事,我们将这些故事搜集整理后刊登出来。
在天津,人们一提起济世救人的陆观虎大夫,无不肃然起敬。陆观虎是津门解放前名医,他在全国名列八大名医之中,在天津名列四大名医之首。其医德之高,医术之妙,不但为津门父老所敬佩,亦为海内外同行所折服。这里我们再讲陆观虎的几件行医轶事:
一、婉拒冯玉祥荐官
陆观虎20几岁便随父迁居津门,在西门里永寿堂悬壶应诊,因其医术精湛,名声远播。当时城里名门贵族、满清遗老、民国政客,皆慕名请其诊症,陆观虎对其所赠重礼重金(有的人以金条付之)从不婉拒,反之对一般劳苦百姓却往往不收分文。一年,冯玉祥将军患病,派人接陆观虎前去诊治,冯病愈后问陆观虎,愿否从政(暗示做高级医官),同时表示,愿为其向最高当政者推荐。陆观虎听后仰天大笑,拱手谢绝,将军惋惜地与陆观虎握别。
二、“穷人看病,富人还钱!”
1930年,某朱姓家妇,分娩大出血,延诸医不能诊治,西医院又去不起,全家万般无奈,央求邻里富有人家借来“包月车”一辆,急将陆大夫接到家中。陆大夫到其家中一看,家中情形与坐“包月车”的家境十分不符,实乃贫寒人家。诊脉后,陆大夫沉吟片刻,从腰中掏出小纸包,取出自己配制的小药粒,让产妇白开水服下,并说:“我在此等候四小时,如不能见效,我无良策了。”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妇血果止。陆大夫又见婴儿周身多出溃烂,立即开药令急买来,合水后给婴儿身上轻轻涂抹,大人和孩子得救了,妇人家属嘀咕起来,不知脉礼要付多少,多了拿不出,少了心里又过意不去。陆大夫见状说道:“你们全家别发愁,按理说我该要你们两个条子(指金条)也不为多,因为这是两条人命呀!但是你们拿得出来嘛?算啦!今天我分文不取,你们应给的钱,我找有钱人家去要。这叫穷人看病,富人还钱!说罢,哈哈大笑地徒步而返。
三、与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的交情
陆观虎大夫经常被邀请去北京给中央首长看病,每次,他清晨很早就出门了,只将一张纸条塞进其儿子住房的门缝里,上写“我去北京开会”,直到当天很晚才坐火车回来。其实,在解放前陆观虎就与高级领导有不同寻常的交情。上世纪60年代,天津尚属河北省,是省会。一次,陆观虎以人民代表身份去河北省保定市开会,当汽车刚停在会议大楼门口时,省长刘子厚就迎了出来,过来握住陆大夫的手说:“您还认识我吗?”陆观虎楞了一下,忙道:“认识认识,您是我们的省长,哪能不认识?”省长又说:“您再想想,1937年有一个穷苦人找您看病,您没要钱。”后经刘子厚再三启发,陆观虎终于回忆起来了。那是日本占领天津的前夕,一天,一个面色苍白、周身褴褛的中年人来到西门里永寿堂找陆大夫说:“我是一个喝破烂的,现患重病,周身难受,无法支持,而且身无分文,请陆大夫给予帮助……”陆大夫慷慨允诺,切脉后确诊为伤寒症。陆观虎在开完的方子后面签了名,抓药的伙计明白,凡是带有陆大夫签名的方子一律免费,费用记在陆大夫的账上、服用几剂药后,中年人的病渐渐好转起来,只是身体虚弱,陆大夫最后又赠给他一笔钱,以助他尽早康复。往事已越20余年,刘子厚拉着陆观虎的手说:“那时革命处在最困难的时期,党派我在天津以喝破烂为掩护搞地下工作。您救了我一命,还支持我一笔钱,您对革命是有贡献的呀!”陆观虎忙说:“哪里,哪里,当时我也没想得太多,即使我想得再多,也绝想不到我所救的人,现在竟是我的省长呀!”二人如故友重逢,彼此大笑着,手挽着手走进会场。
四、弥留之际以身教徒
1963年,陆观虎70岁,已过古稀之年。是年百病缠身,但他仍坚持工作。一次他处理完一个急症后,坐下小憩,突然就有一种异样的不适,便急忙为自己切脉。“绝脉”!他立即闪电般地意识到这是中医所说的“死证“,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这时的他没有惊慌,也没有呼唤,只是镇定地将他的学生召来,让他们轮流为自己诊脉,见学生们反应不一,他马上给身边的学生讲述“绝脉”特征,讲述出现绝脉后的自我感觉,学生们含泪一一记下。过了两天,陆观虎大夫溘然而逝。陆观虎一生刚直不阿,于为富者面前不卑,在贫贱者面前不亢,以济世为已任,以救人为天职。他在绝脉出现,寿限到来之际,泰然自若,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也没有想到他自己,而是思考如何将这种病兆现身说法,传教他的学生,去诊治千万人。这种胸襟和情怀,这种大彻大悟的无我境界,实令后人敬仰,这或许正是他专用的处方签上,印有济公佛像的缘由吧。
五、购买掐丝珐琅冰箱,国宝回归故宫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它们从清宫流失,再回到故宫博物院,还与陆观虎有一段曲折的故事。1932年,末代皇帝溥仪住在天津寓所,靠变卖从清宫盗运出来的文物维持生计,陆观虎在古玩店中发现了一对清代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这对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的,当时由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弟弟徐世章当保人,由陆观虎花了3500块大洋购得,并将其视若奇珍,精心呵护。50年代初,陆观虎之女陆仪迁居北京,冰箱也被运了过来,由她继续珍藏。文革动乱时期,这对冰箱被造反派抄走,不知下落,文革结束后,国家落实政策,退还被抄物品。此时,陆观虎已经去逝,陆仪女士为了查找这对冰箱又费尽周折,1985年11月初,这对冰箱在西城区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仓库里被发现,她接到了有关部门的认领通知。几天以后,陆仪的儿子潘大维代表全家到故宫办理了捐献事宜,将这对冰箱捐献给国家,陆仪说,这对冰箱本来就是宫里的,还是让它物归原主吧。这对在外流落半个世纪之久的文物瑰宝,伴随着陆观虎祖孙3代的拳拳之心,回归故宫收藏。
大师辞世已46年了,他没有留下可观的财产,唯一留给后人的是十几万的字的医案,他的高风亮节所树立起来的中医‘医为仁术“的形象,至今仍在熠熠生辉,堪为医者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