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相关专题 >> 纪念专题
《杏苑报》100期纪念专题

杏苑报出版百期院领导题词祝贺  

韩景献院长为杏苑报题词祝贺

 

 

《杏苑》百期誌贺

    三国时期东吴有位叫董奉的名医,医术精湛,长年隐居深山,为人治病不收报酬,凡患重病被他治愈者只需在其宅边、园内栽下5棵杏树,久之其屋后杏树成林。适逢我院《杏苑报》刊出100期,故借此典故拟小诗誌贺。

医家筑杏苑,  拳拳济世心;
病家栽杏树,  郁郁已成林。
秋实结百子,  花开又一春;
岐黄应笑慰,  后继不乏人。

                              

                                 2007年冬月

于铁成书记为杏苑报题词祝贺

 

 

杏苑百期  从点滴做起

——编者的话

 

    今天,杏苑报已经整整出版100期了。十年前的一棵小苗已茁壮成长,春华秋实,果满花香。百期杏苑,经历了我院建设发展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中医药特色发扬光大的情怀,记录了我院职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奋发有为、努力拼搏的步伐,见证了我院建设发展腾飞的硕果。
  案头上一份1997年出版的杏苑报已经破旧,但读起来仍倍感亲切。当年,杏苑报是在我院几个内部刊物基础上组合发展起来的,在我院三甲建设、百佳医院建设和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版面由4版扩大到8版,栏目的设置更加丰富。医院发生的重要新闻、医教研动态、来自临床的报道、五专特色等栏目忠实地记录了医院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脚步,医患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杏苑芳草、工会园地、心灵感悟等点点滴滴展示了我们医护人员的素养与豪情。杏苑报不仅传达了党的号召和声音,而且架起了展示中医药特色的桥梁,成为广大职工和患者的知心朋友。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一年时,杏苑报将踏上新的征程。党的十七大确定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我院2008年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了新一年我院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总体部署,我们要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团结奋进,把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北方最大的以针灸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医医院而努力!杏苑报必将为此发挥应有的作用!
  杏苑百期,从点滴做起!

 

 

打造精品 再创辉煌

——《杏苑报》百期纪念

党委办公室

    和着初冬的脉搏,迎着奥运的曙光,在我院门诊改造顺利投入使用之际,《杏苑报》也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属于她自己的百期华诞。作为医院工作的主要宣传阵地,《杏苑报》是医院党委的喉舌,也是医院宣传的橱窗,更是医院对外交流的名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杏苑报》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在她身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一附院高歌猛进的发展岁月。
    《杏苑报》是面向全国医疗行业和各级单位、广大群众免费交流、赠阅的一份集传播医疗信息、医院管理、医院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月报。十年来,她秉承弘扬医院文化、传播健康知识、宣传医疗动态的宗旨,坚持服务医院中心工作,服务临床一线和患者需求,不断更新编辑理念,创新排版模式,丰富报刊内容,高度重视印刷质量,积极拓展发行范围,在全院干部职工中营造起了浓厚的“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工作氛围和“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气氛。《杏苑报》以她独特的魅力凝聚了一附院人昂扬的斗志,展示了一附院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为推动医院全面建设和发展,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已经由最初对开四版的小报发展成为如今对开八版的大报,多年来《杏苑报》已成为传达医院新理念的载体,在业界和患者中深受好评。
   “创新则兴、守旧则衰”,期待着《杏苑报》以百期为新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继续按照医院党政的要求,充分发挥“窗口、旗帜、心声”的作用,再学习、再深入、再创新,始终站在卫生改革的最前沿,努力把思想性与政治性、导向性与新闻性、权威性与群众性、可读性与知识性、指导性与服务性统一起来,紧跟时代的步伐,竭尽全力,锦上添花,为实现我院“建设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工作目标和“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工作理念,传播我院改革与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经验、新成果、新典型,继续宣传好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为全力构建和谐医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爱·杏苑……        作者:王晓萍 

 

 

杏苑报百期座谈会发言摘要

  11月20日,我院由党办、宣传处召开《杏苑报》百期座谈会,发言摘要如下:
  刘玉珍: 杏苑报做了很多宣传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工作,希望继续发挥喉舌作用,弘扬主旋律。
  冯兆才: 杏苑报是职工了解医院很好的平台,希望在特色技术高精尖水平有更多的展示。
  刘欣:   建议增加带照片的专家介绍,方便患者就医。
  杨桂生: 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医院工作,建议增加用药咨询栏目。
  鲍家伟: 建议彩色印刷,更吸引读者。
  胡承晓: 杏苑报内容很全面,栏目设置也很好,我们爱看,是我们职工的知心朋友。
  高淑红: 建议增加健康园地,和患者互动,安排专家定期解答,增加患者读报的兴趣。
  王清泉: 杏苑报内容丰富,编辑工作很辛苦,以后希望多报道急症,我们多提供新闻素材。
  刘学政: 各科介绍可印成单页,多在门诊发放。
  贾文娟(肿瘤科硕士生):建议增加版面,为实习学生开辟一个天地。
  虞冬玲: 建议增加疑难病例的讨论栏目。
  张红安: X光片可以做到杏苑报上非常好。
  李刚:   建议增加专科专病的内容,与患者互动,与季节合拍。
  董桦:   建议增加硕导、博导老师的情况介绍。
  林燕:   开辟继续教育的平台,给重点专科开辟专栏,扩大重点专科的影响。
                                                             (宣传处)

 

 

百期杏苑 我们这样走过

 

 

伴我同行

作者:周玉萍

  100期院报犹如100朵怒放的蔷薇,每一朵都记录了我院成长的光辉足迹,记录了医院前进的脚步,记录了全院上下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展现了一座现代化中医院崭新的风貌。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当我在《杏苑报》上看到自己的名字--那是刊登在“医患之间”版面上的一封感谢信,有种喜悦萦绕心头,更有一种动力在激励着自己去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转眼间,我参加工作已经7年了,而《杏苑报》的文化气息一直吸引着我,促我奋进,助我发展。
  每每拿到带着油墨芳香的新一期《杏苑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版的医院大事,医教研动态,展示新成果,新进展。临床新的病例,新的治疗方法等在二、三版得到及时报道。“继承创新,杏苑奇葩”,那是我院五专特色的专版。浏览六版,医患在这里沟通交流是一大亮点。七、八这两个版面,工会和团委是主力军,贴近职工生活,丰富多采,情趣横生。《杏苑报》,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信息平台,就连患者们看了之后,也会对医院的发展变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各种病症及其治疗方法有了新认知,他们也每到出报之日争相传阅《杏苑报》。有的患者拿着《杏苑报》来我院找专家就诊,还有许多患者以写给医生的感谢信能刊登在《杏苑报》上为最大的心愿。
  《杏苑报》不再是一份单纯的报纸,因为它不仅为职工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它更成为医院的喉舌,成为传达医院新理念的载体,成为医患交流的桥梁,成为医院对外的窗口。 
  100期,一个里程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征程,《杏苑报》,伴我同行……

 


 

和院报一起成长

作者:韩莉

  在百期回顾之际,我作为院报编辑部的一名新成员,感受到了浓烈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去年7月,从大学校园里走出的我正式步入工作岗位,人生中工作的第一站,我来到了一附院宣传处,开始了与《杏苑报》的不解之缘。
  在这不到两年的办报过程中,有很多令我难忘的经历。许多故事在这里演绎,更多瞬间在这里定格。有时虽然很繁忙,却感受着收获和乐趣。当在主任和各位老师们的帮助下,把新闻和报道写好的时候;当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都不能放过仔细校稿的时候;当多多留心和总结写作方法后,有了进步和提高的时候;当与其他科室的老师们默契配合,共同为版面精心付出的时候,我总会感受到一种精神和成就,一些鼓励和希望。从每一期的报纸中我都能领悟到,医院领导带领全院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也体会出一附院人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主人翁责任感。《杏苑报》忠实地记录了医院每一个令人振奋、感动的细节,记载了个人、科室和医院成长的光辉足迹。
  我觉得办报纸很锻炼人,它需要的能力很全面。不仅要有政治敏感性,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更需要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这些能力是在办报实践中一点一滴获得的,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是《杏苑报》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广阔的平台,我感谢这个天地给与我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如今我们的院报已办到了100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好看。作为一名编辑,我为院报今天的发展壮大而感到自豪。百期院报,摞起来并不算厚,却使我们感到脚下有了一块坚实的基石。放眼未来,我一定会继续把医院职工们勤奋进取的精神风貌浓缩在这张薄薄的新闻纸上,传遍医院内外。
    办报锻炼了我,我与院报一起成长!

 

 

沟通——让我们现在开始

作者:尹丽丽

  小心地翻着积存了几年的泛黄的报纸,《杏苑报》的征程历历在目。整整100期呵,有多少双医生、病人的眼睛曾经掠过,过去那么久,现在摆到面前却依然震撼。报纸--这种最传统的传媒,它带给读者的永远是最牢靠的刺激,内容凝固,却能启发恒远。这100期的份量里有党的号召,团的旗帜,全院上下一心的团结进取,字里行间是社会发展的浮光略影,刻着时代的烙印。这里有或豪放、或婉约的心灵独白,好似陈年的佳酿,愈久愈香,令人荡气回肠。有诗词歌赋,书法摄影,展示着我们中医大夫的修养才情。有热情洋溢的患者、家属的不尽感激,对白衣天使的信任、崇拜溢于言表,感人肺腑,激发出后辈们冲天的豪气。
  一路读来,每一篇、每一个字都贯穿着一个理念,那就是沟通。领导部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检查检验、行政后勤,每个人都拿出自已对工作、生活的感悟,共同撑起了这个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展台,我们收获了医患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医院各部门间的熟悉与团结。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脉博。这个时代注定了以“流通”为最重要,货币的流通、商品的流通、信息的流通,甚至人的流通,观念的流通。作为医院内刊的杏苑报,肩负着内部协调、对外沟通的重担,任重而道远。
  对外,她是医院形象的代言人,是我们展示给老百姓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我们无需添枝加叶,是客观传达,无可挑剔,曾经整版的感谢信就是例证。但新的时代,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病人间口头传播的低效,而是自信地秀出自己,宣传自己。对内,她是全院职工情绪的晴雨表,乐观向上的,不满宣泄的,她兼收并蓄。《杏苑报》所有的努力也是沟通,内部沟通,向外界沟通,通过沟通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打造现代医院的文化内核。
  而我,是刚刚开始受到她沐浴的一小份子,在今后的日子里,她将伴我同行,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挚友;我们一起为医院的发展而自豪,也为每个医生的进步而高兴;我们为患者的关注而激动,也为我们每个人的参与而欣慰。我和我们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将成为不断融进的元素,组成杏苑报不断新生的细胞,一起成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专版
主 审: 于铁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