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津沽名医 >> 名老中医
刘洪涛

  刘洪涛,生于1921年,天津市人,其先祖刘锡光受业于清末津门正骨名家李成龙,擅治跌打损伤,对丸散膏丹的配制,颇有声誉。刘氏少时随其祖父学医,孜孜以求,尽得家传。1946年悬壶应世,后从天津正骨名医叶希贤为师,叶氏医术精湛,尤以治疗软组织损伤见长。刘氏深得其传,医业大进。1957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深造。

  刘氏曾任天津中医学院伤科教研室主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理事、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

  刘氏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常说“医道万千,唯德最高”。精心治病救人,丝毫不苟,每起沉疴,不求报谢。遵师重道,慈祥和让,深得同道、患者之赞誉。

  学术思想

  刘氏认为治伤理论源于《内经》,主张对《内经》关于筋骨、皮肉、气血、经络、脏腑、精津之间的生理、病理之论述尤须熟读精研。学习中医骨伤科应须钻研《内经》,方能学有所成,发扬光大。遵明薛己“十三科一理贯之”之训。推崇《正体类要》的“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有所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之论述。倡伤科治病须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强调内外合一,治外而不知内,非其治也。对骨折的治疗,应遵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按其分期施治规律,在注重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的同时,强调内外用药。如骨折后期,虚象已着,骨续不能坚,唯有益精填髓始能强筋壮骨,筋骨得以完全康复。

  (一)强调理论实践相结合

  刘氏认为祖国医学博大如海,凡致力于研究者,都深感“勤”之可贵。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得其要领,取其真谛。若仅有理论缺乏临床实践,必致临床茫无定见,曷能奏效。总之学在于勤,知在于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再用以指导临床,祖国医学方可得以充实和提高。刘氏对各种疑难顽症从不推诿,而是潜心研讨,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断创新治疗方法。临床曾遇一下颌关节单侧脱臼患者,求医几处未愈,痛苦异常。施以轻柔和缓之复位手法,本着欲合先离,离而复合之原则,因势利导,先行摘法,使双侧平衡,而后以巧力复位。

  刘氏并能破除门户之见,虚心学习各家之长,重视现代科学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曾参与原人民医院马院长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工作。并为叶希贤主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凝症手法的制定和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伤科的治则及分类

  刘氏操骨伤科数十年,深得正骨之奥妙。其特色是:注重整体、辨证论治、内外调治、筋骨并重、术药并举、养练互补。对外伤筋骨皮肉、内伤脏腑气血及伤科杂症,按其症候特点,有所侧重地灵活运用手法、外用药、外固定等外治手法。并辨证地施以内治方药,加强功能锻炼,以达其治疗目的。理伤续断,内外合一、治血益精、攻补有序。

  刘氏认为伤科病种繁多,不越于内外范畴。外者皮肉筋骨,内者脏腑气血。进可将其归纳为内伤(脏腑、气血)、外伤(各种创伤出血)、软伤(软组织)、硬伤(骨折、脱臼)及伤科杂症。损伤虽有内外之分,但内伤大都由外伤引起,内伤亦称内损,有伤气伤血之分,气血相辅相成不宜截然划分,临床上一般均为气血俱伤。外伤以损伤筋骨为主,筋骨关节十分密切,每多相互影响,故损骨必伤筋,伤筋亦及骨。

  综上所述,伤科疾患虽属局部损伤,但与整体有关。体表筋骨、皮肉与体内脏腑、气血、经络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掌握这些原则,对于临床辨证施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诊断

  刘氏在治伤中十分注重诊断,认为治病易、诊断难。因此,刘氏在临床上重视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身之望、问、摸、比四诊合参,尤为重视声、色、形、态和摸问结合之诊检法。进而可对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法。

  1、望诊:刘氏认为望其神色,可确定伤势轻重与安危,观其体态可获初步诊断。肢体受伤较重时,多出现体态改变,直接影响人体姿势或各种动作失调。刘氏在临床中更注重对损伤局部的观察,掌握畸形特点,注意患肢有无短缩、肿胀,皮色、温度如何,创口大小深浅及肢体功能可确定其损伤部位和性质,属于骨折、脱臼、伤筋以及骨外科病症。刘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以其局部肤色的变化而确定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及时间,认为红色多系皮肉受伤、新伤,青色多为伤筋,紫色多属瘀血留滞,黄色则表示受伤日久,瘀血已渐趋消散。

  2、问诊:刘氏认为问诊为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应询问诊断中的十问外,还应根据伤科之特点,详细询问,既要系统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这样可为正确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如对伤科患者主诉的疼痛极为重视,并有独到见解。对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与发病的关系的分析,往往和病症相一致。

  3、摸诊:刘氏常说摸诊在正骨科诊断上占有很重要地位。可达以手扪之,自悉其情之妙。通过对损伤局部的触摸、按压及轻轻被动屈伸、旋转、叩击等方法,从而可帮助了解掌握病情。摸诊时并应做到心手一致,由浅入深,先轻后重,从远到近,两头相对。切忌粗暴之动作增加伤势。刘氏摸诊手法,熟练敏捷,得心应手,往往与现代医学检查方法相吻合,即便筋肉丰厚处,亦能顺肌间隔处,分肉摸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专版
主 审: 于铁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