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修(1914—1994年)女,天津市人。1942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受业于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随其侍诊学习颇受真传。1944年悬壶津门,1954年参加天津中医门诊部、天津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从事妇科、内科工作,历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陶氏行医40余载,精于《素问》《难经》之学,推崇《景岳全书》、《血证论》、《医林改错》之理。善于内科、妇科临床,为天津市知名女中医。临床以治“血证”见长,在患者中享有盛誉。
学术思想
(一)推崇血证病因多为火热熏蒸,热迫血行血证病因虽多,但陶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无论何种病因其共同的转归为气机逆乱,火热蒸灼,迫血忘行,即气逆于脏,血溢脉道,正如唐容川指出: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其八九。
(二)血证日久,必然留瘀
陶氏认为瘀血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加重出血症状,另—方面必然防碍气机的运行及新血的生成,因此瘀血既是血证的病因,又是出血导致的病理结果。陶氏多年潜心研究“血证”,尤为重视瘀血这一病理结果。
(三)虚易致瘀,瘀则益虚
陶氏认为气血贵流通而恶郁滞,气血任何一方的虚损都会造成血流不畅而郁滞,正如张锡纯所谓:气血虚者其经络多郁滞。陶氏认为瘀和虚二者互为因果,若不明二者之间关系则会加重病情。
(四)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
陶氏主张血证的治疗应结合病机,急则治标,如以出血为主证时,当以降逆泻火化瘀或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缓则治本,宜补气益血健脾益肾。在补肾的同时,经常投以护脾气之品,体现了陶氏在治疗血虚患者时“以肾为本脾肾兼顾”的学术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