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天津名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一代名医陆观虎,作为天津中医的一代名医,陆观虎以高超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服,他继承中医药传统,为天津中医药的起步奠定了基础,他的名望,当初在天津无人能与他相左,他担任了我院前身——天津市中医门诊部主任和天津市中医医院院长,为天津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号,为天津中医药迎来金色的收获季节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为培养中医药人才,薪火传承,殚精竭虑,把家中医书籍和物品等捐献给医院,体现了一名中医大家的无私品格,他以私充公、不求回报、只作贡献的行为足以让有些人汗颜。
我们回顾一代名医、我院第一任院长陆观虎,就是在中医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无论是名医经验继承,还是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继承先辈品德,为天津中医药事业更大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一、天资聪慧立志学医学有所成
陆观虎,字汝颐,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生于公元1893年,1963年11月逝世,享年70岁。陆观虎出生于中医世家,他是清代名医陆九芝的后代。陆观虎天资聪慧,少年时代的他就结识了一位孤身老者,为他传授歧黄之学,他在这位老者的悉心教育下,把家中的医书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学会了医术,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1910年,陆观虎17岁起开始学习中医,尤其精通妇科和内科。短短几年内,他就可以为病人把脉诊病了。陆观虎对于杂病源流、妇科玉尺,皆晓于心与手目,即悉其精微,又知其蕴奥。他所读的书目涉及《内经》、《本草经》等。后来,陆观虎师从于苏州名医李彤伯先生,为他熟读经典,精研医理进一步打下了基础。陆观虎又继师其族叔陆晋笙先生。陆晋笙先生当时为京都名医,因深爱陆观虎的才华,陆晋笙先生赠给陆观虎自著《蜉溪医论》10余种。陆观虎遂潜心研讨,尽得其传,融汇古今,学有所成。
1920年经当时卫生主管部门考试合格,他悬壶津门。1921年起他曾寄身京津两地银行就职谋生,1931年起在天津开业行医,他因善治时令病,尤擅长治疗妇科疾患善于辨舌用药,素以辨证精细、立法严谨、选药精当、轻灵取胜,而一时名声大震。1932年他正式挂牌行医,他的诊所设在今和平区泰丰里4号。
陆观虎尊崇江南名医叶天士、王士雄之法,以辨证精细,立法谨严、处方轻灵,药味简练而著称,对治疗温病及妇科尤见特长。由于医理深邃,疗效显著深得病家信赖。且医德高尚,平易近人,求诊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他工作异常仔细认真,诊一病、开一方必反复核审,对配伍之当否,药味之重轻。炮制的方法,服药之禁忌等等,皆逐一斟酌,直至确信无懈才放心。
二、化私为公为天津中医药事业奔走
新中国成立后,陆观虎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他更加勤奋工作,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奉献给社会主义新中国,奉献给广大患者,同时,国家也给予了他很多荣誉。
1950年,陆观虎作为天津市中医代表参加了首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54年,为落实党中央、毛主席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指示,天津市在和平区建设路组建成立了第一个中医门诊部(今我院前身),陆观虎担任了天津市中医门诊部主任,1955年10月,在中医门诊部的基础上,增加了病房,在和平区多伦道成立了天津市中医医院(今我院),陆观虎担任了院长。同时,他还曾任天津中医师公会会长,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陆观虎担任我院第一任院长后,为我院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他每日应诊,在诊务之余,他为我院的运转操劳。当时,我院在多伦道河北路设有门诊、小白楼建设路设有针灸门诊部、成都道设有女内科门诊等,他带领职工努力工作,发挥中医特色,应用中医治疗,屡见奇效,受到患者的喜爱和欢迎。
陆观虎院长积极献身于祖国医学教育事业,培养后学,积极支持市卫生局举办“天津市传染病学习班”及“天津中医进修学校”、“天津中医学校”等。当时,“天津中医进修学校”、“天津中医学校”就挂靠在我院,我院的大夫们既要为患者看病,又要走上讲台,培养中医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传播作出努力。1958年,抽调我院一批中医药人才,组建了天津中医学院,我院改称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陆观虎继续担任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1963年,陆观虎院长因病住院,虽然病情时有反复,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当他把出了自己的“绝脉”,意识到自己病情已恶化时,他没有惊慌,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而是泰然自若,将他所带的学生召来,让他们轮流为其诊脉,并逐一讲述“绝脉”的特征,讲述出现绝脉后的自我感觉,将这种病兆现身说法,传教给学生,去诊治千万病人,充分体现了他的化私为公的精神。1963年11月2日,陆观虎院长病重不治,溘然长逝。
三、知常达变贵在轻清宣灵
陆观虎家学渊源,转益多师,临证数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仅有记载的医案近万份,但由于他诊务繁忙,无暇著述,其弟子纪裕民整理出《陆观虎医案》一书流传到今天,这本书原分48门,“文革”中失去一部分,尚存40门。精选了704案,陆观虎一生心血,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寓学术思想于临床经验之中,见真诠妙谛于常法之外,反映出他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绝技妙法,堪为后学津粱,这本书刊出以后不胫而走。
陆观虎曾经说过:“医者须明其理,理明是为其用,用后其理更明。”对于治病当“深明其理,洞悉其源”。他学以明医理为先务,但医理之说凡浅近者人人可以道出,深奥者又往往高而不切于实际。陆观虎学于医理要求明,明则理无所昧。
陆观虎理论通达,且于临诊之际应变万方,其辨证之准,用药之精亦在于见理之真,与法度之明。他说过:“夫医究非‘仙',何以良医烛照如神无他,能四诊互勘,扶其独到处,而得其真相” 。“证同而因异者多也,因同而证异者亦每见之。”如再结合陆观虎临床经验及案例思考,则更能使人推求无尽,获益匪浅。传统十剂中虽有“轻可去实”,“宣可去壅”,但内容仍较局限。“清法”在八法中,亦只限于清火炎热之内涌。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个人所得,明确提出轻、清、宣、灵四法,使之上升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范畴。
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附近有一个“大夫街”,据说有许多名医都住在这里。陆观虎和他的弟弟,也是天津名医的陆观豹都住在这里。陆观豹擅长中医内科,著有《食用本草学》。他与兄长生活在一起,陆观虎住一楼,陆观豹住二楼。有一个小故事说明了陆观虎高超的医术。一名男性患者回忆说,我今年60余岁.了,我的祖父与名医陆观虎曾是在银行工作的同事,后来陆观虎学医悬壶,又是小同乡,我家有病多找陆观虎诊疗,由于目睹了陆观虎中医的神奇疗效,所以深深喜爱中医。我的母亲怀我时曾找陆观虎诊疗,诊脉后陆观虎在处方上写明:获嶙之喜。据我父亲讲,当时陆观虎同时号我母亲的双手,令我母亲双眼向左向右看,然后断为获麟(男孩)。非常可惜,此方在“文革”后丢失了,成为我家的一件憾事。这个小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医术高超过人。
四、为中医事业不遗余力堪为后学榜样
陆观虎为发展中医事业不遗余力,他为我院的中医临床和教学作出了旁人所不能及的贡献。他培养的学生,一代一代,成为名医,遍布在海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学生们继承了他的学术思想,为患者治病,屡屡取得良好效果。
陆观虎逝世后,家属遵照他的遗愿,将所藏珍贵善本书籍数百种全部捐献给国家,一些中医古籍,包括珍贵善本、影印本、线装本等一大批中医药书籍成为我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现在,我院图书馆有一套樟木制成的“二十四史”书柜就是陆观虎捐献的,还有许多物品也是陆观虎捐献的,成为我院的宝贵财富,为我院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诊疗疗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今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两件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它们从清宫流失,再回到故宫博物院,还与陆观虎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30年代初,陆观虎在古玩店中发现了一对清代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这对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终因体重器大,就地拍卖了。陆观虎慧眼识珍,知道我国文物瑰宝大量外流,纷纷落入外国人之手,这个国宝绝不能在战乱中让日本侵略者掳去,于是不惜重金花了3500块大洋买了下来,并将其视若奇珍,精心呵护。岂料在文革年代,这对珍品未能幸免。
文革结束后,国家落实政策,退还被抄物品。此时,陆观虎已经过世,他的女儿陆仪为了查找这对冰箱又费尽周折,功夫不负苦心人,1985年11月初,她终于接到了有关部门的认领通知。全家人大喜之余一致认为此物原系宫廷陈设,若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将来对外展出,供世人参观,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古代的工艺珍品,欣赏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比放在自己家中更有意义。1985年11月6日,陆仪之子潘大维先生代表全家到故宫博物院办理捐献事宜。至此,这对流落半个世纪之久的文物瑰宝,终于伴随着陆观虎祖孙3代的拳拳之心,回归故宫收藏。
一代名医陆观虎一生为拯救人民疾苦,不计得失,他为发展中医事业,不遗余力。他是天津中医的骄傲,是我院的骄傲,是我们从事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陆观虎的故事
在天津,人们一提起济世救人的陆观虎大夫,无不肃然起敬。陆观虎是津门解放前名医,他在全国名列八大名医之中,在天津名列四大名医之首。其医德之高,医术之妙,不但为津门父老所敬佩,亦为海内外同行所折服。这里我们再讲陆观虎的几件行医轶事:
一、婉拒冯玉祥荐官
陆观虎20几岁便随父迁居津门,在西门里永寿堂悬壶应诊,因其医术精湛,名声远播。当时城里名门贵族、满清遗老、民国政客,皆慕名请其诊症,陆观虎对其所赠重礼重金(有的人以金条付之)从不婉拒,反之对一般劳苦百姓却往往不收分文。一年,冯玉祥将军患病,派人接陆观虎前去诊治,冯病愈后问陆观虎,愿否从政(暗示做高级医官),同时表示,愿为其向最高当政者推荐。陆观虎听后仰天大笑,拱手谢绝,将军惋惜地与陆观虎握别。
二、“穷人看病,富人还钱!”
1930年,某朱姓家妇,分娩大出血,延诸医不能诊治,西医院又去不起,全家万般无奈,央求邻里富有人家借来“包月车”一辆,急将陆大夫接到家中。陆大夫到其家中一看,家中情形与坐“包月车”的家境十分不符,实乃贫寒人家。诊脉后,陆大夫沉吟片刻,从腰中掏出小纸包,取出自己配制的小药粒,让产妇白开水服下,并说:“我在此等候四小时,如不能见效,我无良策了。”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妇血果止。陆大夫又见婴儿周身多出溃烂,立即开药令急买来,合水后给婴儿身上轻轻涂抹,大人和孩子得救了,妇人家属嘀咕起来,不知脉礼要付多少,多了拿不出,少了心里又过意不去。陆大夫见状说道:“你们全家别发愁,按理说我该要你们两个条子(指金条)也不为多,因为这是两条人命呀!但是你们拿得出来嘛?算啦!今天我分文不取,你们应给的钱,我找有钱人家去要。这叫穷人看病,富人还钱!说罢,哈哈大笑地徒步而返。
三、与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的交情
陆观虎大夫经常被邀请去北京给中央首长看病,每次,他清晨很早就出门了,只将一张纸条塞进其儿子住房的门缝里,上写“我去北京开会”,直到当天很晚才坐火车回来。其实,在解放前陆观虎就与高级领导有不同寻常的交情。上世纪60年代,天津尚属河北省,是省会。一次,陆观虎以人民代表身份去河北省保定市开会,当汽车刚停在会议大楼门口时,省长刘子厚就迎了出来,过来握住陆大夫的手说:“您还认识我吗?”陆观虎楞了一下,忙道:“认识认识,您是我们的省长,哪能不认识?”省长又说:“您再想想,1937年有一个穷苦人找您看病,您没要钱。”后经刘子厚再三启发,陆观虎终于回忆起来了。那是日本占领天津的前夕,一天,一个面色苍白、周身褴褛的中年人来到西门里永寿堂找陆大夫说:“我是一个喝破烂的,现患重病,周身难受,无法支持,而且身无分文,请陆大夫给予帮助……”陆大夫慷慨允诺,切脉后确诊为伤寒症。陆观虎在开完的方子后面签了名,抓药的伙计明白,凡是带有陆大夫签名的方子一律免费,费用记在陆大夫的账上、服用几剂药后,中年人的病渐渐好转起来,只是身体虚弱,陆大夫最后又赠给他一笔钱,以助他尽早康复。往事已越20余年,刘子厚拉着陆观虎的手说:“那时革命处在最困难的时期,党派我在天津以喝破烂为掩护搞地下工作。您救了我一命,还支持我一笔钱,您对革命是有贡献的呀!”陆观虎忙说:“哪里,哪里,当时我也没想得太多,即使我想得再多,也绝想不到我所救的人,现在竟是我的省长呀!”二人如故友重逢,彼此大笑着,手挽着手走进会场。
四、弥留之际以身教徒
1963年,陆观虎75岁,已过古稀之年。是年百病缠身,但他仍坚持工作。一次他处理完一个急症后,坐下小憩,突然就有一种异样的不适,便急忙为自己切脉。“绝脉”!他立即闪电般地意识到这是中医所说的“死证“,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这时的他没有惊慌,也没有呼唤,只是镇定地将他的学生召来,让他们轮流为自己诊脉,见学生们反应不一,他马上给身边的学生讲述“绝脉”特征,讲述出现绝脉后的自我感觉,学生们含泪一一记下。过了两天,陆观虎大夫溘然而逝。陆观虎一生刚直不阿,于为富者面前不卑,在贫贱者面前不亢,以济世为已任,以救人为天职。他在绝脉出现,寿限到来之际,泰然自若,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也没有想到他自己,而是思考如何将这种病兆现身说法,传教他的学生,去诊治千万人。这种胸襟和情怀,这种大彻大悟的无我境界,实令后人敬仰,这或许正是他专用的处方签上,印有济公佛像的缘由吧。
五、购买掐丝珐琅冰箱,国宝回归故宫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它们从清宫流失,再回到故宫博物院,还与陆观虎有一段曲折的故事。1932年,末代皇帝溥仪住在天津寓所,靠变卖从清宫盗运出来的文物维持生计,陆观虎在古玩店中发现了一对清代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这对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的,当时由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弟弟徐世章当保人,由陆观虎花了3500块大洋购得,并将其视若奇珍,精心呵护。50年代初,陆观虎之女陆仪迁居北京,冰箱也被运了过来,由她继续珍藏。文革动乱时期,这对冰箱被造反派抄走,不知下落,文革结束后,国家落实政策,退还被抄物品。此时,陆观虎已经去逝,陆仪女士为了查找这对冰箱又费尽周折,1985年11月初,这对冰箱在西城区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仓库里被发现,她接到了有关部门的认领通知。几天以后,陆仪的儿子潘大维代表全家到故宫办理了捐献事宜,将这对冰箱捐献给国家,陆仪说,这对冰箱本来就是宫里的,还是让它物归原主吧。这对在外流落半个世纪之久的文物瑰宝,伴随着陆观虎祖孙3代的拳拳之心,回归故宫收藏。
大师辞世已46年了,他没有留下可观的财产,唯一留给后人的是十几万的字的医案,他的高风亮节所树立起来的中医‘医为仁术“的形象,至今仍在熠熠生辉,堪为医者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