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天津市政府拨专款筹建中医联合门诊部,由陆观虎,赵寄凡,哈荔田,刘庆山,宋向元,王玉等组成筹备组。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感召下,我市中医中药人士纷纷放弃个体行医,毅然参加国家医疗建设,组建天津市中医联合门诊部。经过紧张的筹备,1954年10月18日,天津中医门诊部成立。门诊部开诊时,天津市公共卫生局副局长杨振亚、李奕以及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各区卫生工作者协会、各市立医院、及各中西联合诊所负责人共140余人到场祝贺。
中医门诊部座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41号(今小白楼卫生院),总面积1800平方米,下设男内科、女内科、儿科、正骨科、针灸科五个科室,并配有化验室、药房、护理部等相关技术部门。门诊部由名医陆观虎任主任,赵寄凡任副主任,李子峰任政治协理员。
门诊部汇集了在天津乃至河北省颇有影响的中医名家,如内科杂病专家陆观虎、赵寄凡、张翰卿,妇科专家哈荔田、顾小痴,儿科专家宋向元、李少川、陈芝圃,正骨专家叶希贤,针灸专家王文锦、于伯泉,以及王玉、马秉恕、侯德隆等。当时内科由陆观虎、赵寄凡、刘少臣、王为仁四位津门名医组成,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两间诊室,没有任何检查设备,日门诊量不足百人。针灸科有王文锦、于伯泉、杜宗昌等6名医生,2间诊室,4张诊床,日门诊量不足30人。儿科由儿科专家宋向元、李少川、陈芝圃3名医生应诊,日门诊量30余人次。妇科由妇科专家哈荔田任主任,顾小痴、于芝圃、丁蔚然、王文翰、阎毓芝、张翰卿7名医生应诊,以治疗月经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为主,当时称女内科,日门诊量约20-30人次。正骨科由叶希贤医师主持,只设门诊,以治疗腰腿痛为主。门诊部成立时没有病房设置,因此药房主要任务是负责供应门诊300人次的调剂任务,人员由王玉、马秉恕、侯德隆、田兴仁、刁跃池、王春森、郑德起等20余人组成,王玉是药房负责人。门诊部工作人员共有82人,其中中医大夫57人,护士11人,门诊量约300人次/日。
中医门诊部的成立,是天津市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兴办的中医医疗研究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天津中医药事业由此正式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