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最新文章
叶氏伤科创始人——叶希贤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传处

  策划:于铁成 执笔:苏晓华 韩莉 周玉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津门曾经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伤科大师叶希贤,叶氏伤科不仅蜚声津门,而且在全国有着很高的名望。直到现在,他创立的十步正骨手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等仍在我院和全国各中医院骨伤科中广泛应用,他总结的中医伤科十问歌诀仍在临床四诊中使用,被患者叹为神奇医术。

  我们搜集了叶希贤的一摞笔记本和照片,虽然许多是复印件,但透过那整齐清秀的字迹和斑驳的照片,依然让我们看到那忙碌的身影,看到了岁月留下的痕迹,看到了一位中医先贤创造的财富和他的人生足迹……,他为我院骨伤学科的发展,为我国中医骨伤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津门叶氏伤科创始人叶希贤

  一、自幼好学,崇尚医术,成为民间医生

  1904年4月2日,一个男孩降生在北京市宣武门外西查食胡同一户叶姓贫苦家庭。叶家的祖籍是江西永修,因灾害逃荒来到北京,他的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读书人,尊崇圣贤,成就功业,为他起名为希贤,字楚樵。

  叶希贤的父亲是个装订工人,全家5口人仅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在他9岁时,父亲因病故去,只能靠母亲给人作零活,家庭生活更加贫穷。10岁时进入北京西城国民小学校读书,高小毕业后,因家庭实在没有钱,交不起学费,他就打零工为家里挣点钱糊口。后来,在舅舅在资助下,他又到北京师范附中上学,1921年,他17岁时因再也交不起学费而再次缀学。他自幼好学,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读书去,心里特别难受,眼里充满了羡慕的目光,他多么想背起书包上学,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呀。 1928年,叶希贤结婚成家。1936年时,为了生计叶希贤先是到张家口一家五金店当学徒,后来便来到天津谋生,他先是跟表兄杨德山学习经营理发店并学习按摩,后又从启蒙老师屈连海学习正骨。在经营理发店期间,叶希贤又参加了田乃赓组织的国医学馆学习中医,1936年他考取了行医执照,以专治骨伤科疾患维持生计。

  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1年参加了天津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学习班学习, 1953年毕业后,他在和平区长春道组织参加了津一中医联诊所并任负责人,他同时被市卫生局聘为考试委员会委员和卫生工作者协会干事。

  1954年9月,天津市成立中医门诊部,地址设在和平区建设路(今和平区小白楼医院),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许多从事中医工作的人感到有了靠山,有了希望。这时,市卫生局领导找到了叶希贤,请他参加中医门诊部的工作,并任骨伤科负责人。叶希贤得知这一喜讯后又惊又喜,他心潮起伏,激动的流下了热泪。他想:自己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能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参加到国家开办的中医门诊部工作,承担这样历史性的光荣任务,感到自己的学识和技术水平不够高,感到自己甚为渺小,惟恐担当不起这个任务,喜的是只有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会有这样的事情,我才会参加到这光荣的工作岗位上来,我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点滴所学为人民服务。

  叶希贤参加工作后,焕发了极大工作热情和干劲。在工作上,积极做好骨伤科的筹备和开诊工作,他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接触新事物,经常与各位同事共同切磋。在钻研技术方面,他更加认真,一丝不苟,对待患者主动热情,亲切感人。

  当时年龄已经50岁的叶希贤,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他抱着团结、友爱、互助、纯洁等理念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之中,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感到只有在共产党和英明的毛主席领导下,才有这样的温暖,这种温暖沐浴了我的身心,今后,我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医师。

  这时候的叶希贤,不仅在生活上获得了新生,思想上也有了巨大的飞跃。

  二、刻苦钻研、学古不泥,精湛医术受患者欢迎

  正骨科是治疗骨折脱臼及各种关节肌肉损伤等疾患,使其整复如常的祖国医学中的一个专科。在我国北方,又被称为正骨、接骨、绰班,南方称之为伤科,在古时,又被称为正畸、金镞科。正骨科虽然在我国元代就被列为祖国医学十三科之一,可是关于正骨的理论、处理手法及药物治疗等,则附属在外科之内。虽然已经为正骨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方法,但是正骨科的理论、方法还需要后人不断完善和发展。

  1954年,天津市立中医门诊部刚刚起步不久,叶希贤积极参加骨伤科的筹备工作,他知道自己的文化基础差,就抓住一切机会,勤奋学习,同时他又勤于思考,把自己在诊疗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病案记录下来,成为他日后取得成绩的宝贵财富。

  1955年,天津市立中医门诊部增设了病房,成立了天津市立中医医院(今我院),地址设在和平区多伦道,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为我院题写了院名,当时的副市长周叔弢为我院剪彩,叶希贤看到这一切倍受鼓舞,这时他被任命为骨伤科负责人,他更加自觉的工作,把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己任,把骨伤科作为一个崇高的事业,由于工作勤奋,1956年8月,经李子峰、王玉介绍,叶希贤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手中就有一本叶希贤所写的“东北参观记”,详细记录了他作为天津市中医药先进工作者代表,于1956年11月参加京津先进工作者参观团,到东北参观学习的详细经过和体会,这本厚厚的日记,充分记录和展示了他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的情怀。在“东北参观记”中,叶希贤写道:从11月18日起,共计18天的时间,我们参观了东北大型工厂15个,卫生福利设施8个,名胜古迹5个,特别是参观了沈阳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大连玻璃仪器厂,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厂等工厂,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和广大工人阶级热情劳动的场面,深受鼓舞,从内心由衷地体会到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优势和无产阶级的伟大。

  在参观沈阳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汤港子疗养院等医疗机构中,叶希贤认真听取讲解,做了大量的笔记,对各类疾病的治疗做了详细记录,为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阅历,扩展视野,更好地开展骨伤疾病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这次参观之后,叶希贤深情地写道:我年已50有余,从未离开家门一步,今到晚年,游历两省各市,百闻不如一见,我亲眼看到了祖国可爱的河山,丰富的矿藏,工业的产值,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等等,这真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我这次能够参加,等于留了一趟学,收获巨大……

  1958年,天津中医学院(今天津中医药大学)成立,我院划归天津中医学院领导,改称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叶希贤相继担任骨伤科副主任、主任。同时他担任了天津中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他走上了中医药高等学府的课堂,为大学生们传授中医骨伤知识。

  他以擅长手法治疗伤科疾患为特长,对医术精益求精,他广览群书,不断汲取理论知识,善于总结临床经验,他的治疗方法独特,诊断精确,疗效突出,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名22岁的女性患者跌倒时,右掌心在肘关节伸直位触地,随即右肘关节肿胀疼痛,造成右肘关节后脱位,在某医院就诊先后经过4次手法复位均未成功,叶希贤主任接诊后查体,诊断为右肘关节后陈旧性脱位。治疗中,叶希贤主任第一步用舒筋法粘连松解后,在X光透视下进行第二步拔伸屈肘整复法,一次复位成功,4周后痊愈出院。

  一名41岁男性患者由于工作劳累,出现右肩外展60度,右上肢前屈、上举、后伸、外旋、内旋极度受限伴剧烈疼痛,肱二头肌腱长头有显著压痛。右肩痛伴活动受限3月余,经内服药及膏药治疗无效。叶希贤主任诊断为右肩凝症,经22次手法治疗,症状完全消失,病人恢复后又投入到工作中。

  一名30岁的患者男性,因着凉后腰痛2年余,加重并向右下肢放射2月。查体脊柱明显向右侧凸,生理前凸消失,后伸受限,病侧弯曲时感觉同侧下肢疼痛麻木,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叶希贤主任采用十步手法治疗共计4次,症状完全消失。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科里的同志评价说,叶希贤主任虽然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在科研上取得一定成绩,编写了中医正骨学讲义,并写出治疗论文等,在学术上敢于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有独到的精神。

  1958年,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技术革新先锋大会”,叶氏正骨受到与会者的热情赞誉,叶希贤获得“全国卫生技术革新先锋”称号,为此,卫生部向他颁发了奖状和一枚卫生部技术革命先锋金质奖章。

  叶希贤的小儿子,年近60岁的叶建国坐在我们面前,提起他的父亲,眼里噙着泪水,在他的眼里,父亲威严庄重,英俊潇洒,一表人才。

  叶建国说,我父亲曾经担任叶剑英、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工作。特别是每年夏天,我父亲都要去北戴河工作一段时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保健。一次,我父亲给叶剑英治疗腰腿痛疾病后,叶剑英说,你姓叶,我也姓叶,以后我就管你叫小叶好了。卫生部长钱信忠跟我父亲关系非常好,许多中央领导都请他看过病。

  朝鲜领袖金日成患了腰痛病,邀请叶希贤诊治,叶希贤主任应用娴熟的叶氏正骨手法,治好了腰痛病,金日成为了感谢叶希贤主任,特地送给他一个纯金听诊器作为纪念而被传为佳话。

  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市公安局一名干部的3岁女儿,左手由于受过外伤,无法伸开,挛缩成鸡爪状,叶希贤主任知道后对这名干部说,你忙工作去吧,就让孩子住在我家里,我给她每天治疗。于是,这名干部把孩子送到了叶希贤家里,叶希贤每天采用手法进行治疗,而且管吃管住,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孩子的手指恢复正常了,后来这名女孩长大后,被广州军区歌舞团招聘为舞蹈演员。

  一个12岁的男孩,右前臂骨折后在某医院治疗,前臂弯曲,不能用力,叶主任接诊后,发现骨折错位,他决定重新为这男孩接骨,一双有力的大手轻柔着孩子的手臂,只听“啪”的一声,把断骨掰开,然后重新对位,整复后采用小夹板固定,两个月后,孩子的骨折痊愈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一天,叶希贤主任正在家吃饭,一名患者在家属的陪伴下找到他家里,只见他咧着嘴,托着下巴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下颌骨脱臼,只见叶希贤主任二话没说,拿起手绢缠在自己的手指上,用自己的双手托住患者的下巴,一端一推,啪的一声就复位了,患者感激不尽。

1963年,叶希贤赴延吉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举办的中医培训班授课留影

  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对祖国医学给予高度重视,叶希贤主任更加致力于正骨按摩事业,对医术精益求精,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疗效突出。其论治方法具有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在骨伤科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他著有《中医正骨讲义》、《中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十种手法论述》、《中医按摩治疗肩凝症十种手法论述》等。1959年,叶希贤获得市级中医中药先进工作者称号。1963年,他晋升为骨伤科主任医师。叶希贤还先后担任天津中医学会理事,骨伤科分会主任理事、全国中华医学会总会常务理事、第四届市政协委员等职。先后被评为市级五好工作者,1960年、62年、63年连续3年当选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1966年,席卷全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爆发,叶希贤因为年轻时曾经经营过私营的理发店,被扣上了“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分子”、“资本家”的帽子,遭到了隔离审查,被关进了“牛棚”,每日无休止的揭发、检举、批斗,使叶希贤的心身遭受到了摧残。

  叶希贤成为“造反派”斗争的对象,经常无缘无故的被带上街头接受批斗,他的徒弟和家人被动员起来,揭发他的所谓问题,他心里异常苦闷,身体心灵遭受到了无情的打击。关“牛棚”期间,家人前去探望,只能悄悄前来送饭。叶希贤说:以后别来了,外面有红卫兵,别给你们找事。叶希贤的小儿子叶建国回忆说,从“牛棚”出来后,他的父亲总是心事重重,不爱说话。一天,他自己走出家门很长时间,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原来叶希贤独自一人来到海河边北安桥桥头,在那里徘徊。一个清洁工曾经是叶希贤的患者,发现一位老人在河边溜达,精神恍惚,这个清洁工认出来,这不是给他看过病的中医医院的叶主任吗?他感到情况不好,立即找来两位同事,让他们看好叶希贤,不要发生什么意外。这名清洁工马上跑到叶希贤住在河南路的家里,家人赶快来到海河边,把叶希贤劝回了家。

  尽管是这样,他从不发一句怨言,始终坚信党、坚信政府、坚信组织不会错伤好人的。他总是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他在那种环境下,关心的是弟子,关心的是患者。他写的“交待材料”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他对党的忠贞和周围环境的宽容心态令许多弟子感动。

  “十年动乱”结束后,1978年11月10日,医院党委做出了为叶希贤平反的决定,对叶希贤参加革命工作以来,特别是入党以来,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决定中指出:叶希贤同志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一直以自己的技术专长,积极热情、兢兢业业地为病人服务。在从事中医骨科工作中,对骨科的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关于叶希贤的家庭成分,市卫生局也更正为“小工商业者”,卸下了造反派压在他头上“资本家”的帽子。

  1966年,他参加了农村医疗工作队,到河北省邯郸地区为农村送医送药和培养农村赤脚医生,当时正值邢台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骨折病人非常多,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苦,退休医生曹秀珍回忆说,天津市中医医院的叶希贤老专家是一名和蔼可亲、谦恭的老人,他与队里的年轻人同吃同住,每天到农民家里吃派饭,吃的是萝卜高粱米糊糊加咸菜,叶老从不叫苦,每天笑容可掬,幽默谈吐,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给年轻人带来了长者的关爱。

叶希贤整理的正骨医案和教材

  在农村医疗队工作期间,叶希贤不仅每天与农民一样参加繁重的劳动,而且在劳动间隙时,为赤脚医生们传授手法技艺,培训赤脚医生,并为农民兄弟诊病治病。一次,一个农民髋关节脱臼,不能站立行走,被家属抬着找到叶希贤,叶希贤用床单套在农民颈部和大腿上,叶希贤用手推摇他的后背,一下,两下,三下,很快脱臼的髋关节就复位了,真是太奇妙了,十几位农民兄弟看到这种情景,赞叹不已。

叶希贤记录的临床医案

  三、经典为宗,吸纳现代医学,形成叶氏伤科

  在我们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2009年11月23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中医小夹板的起落兴衰。说到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与叶希贤主任有着深刻的渊源,也可以这么说,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是叶希贤主任发明的,是叶氏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夹板是如何研制的呢?当年,叶希贤在党的“团结中西医”方针鼓舞下,1950年代后期,积极参加了天津市开展的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工作,他以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小夹板固定,练功和药物治疗等,参照现代医学,广泛运用科学检查仪器验证,对小夹板、纸垫进行改进,在中医伤科学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叶希贤那时就像入了魔一样,带领他的学生反复实验,进行研究。

  叶希贤是非常注重外表的,穿衣打扮总是非常得体整洁。为了研究小夹板,他茶不思饭不想,一天,他忽然发现他的老伴在补袜子时,把袜子放进鞋楦里,他的灵感忽然受到触动,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小白楼附近的一家修鞋店,找到各种各样的鞋楦,请来木工师傅在家里制作各种形状的木板,再用布和纸垫包起来,使它能够承受一定力度。经过反复实验,设计了夹板,掌握了其中的方法,叶希贤兴奋不已,后来他拿着小夹板来到天津医院,与尚天裕、陶甫等人深入研究,当时在天津医院做了一个实验,一名女工右小腿骨折后,打了石膏,他们把石膏锯下来,改用小夹板固定,结果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恢复,骨折很快愈合了,实验取得了成效。在此基础上,他和天津医院骨科密切协作,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经验、新方法。197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来到我市,拍摄了纪录片《骨折新疗法》,详细记录了叶希贤主任等参加的开展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骨折的过程,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叶希贤师古不泥古,他丰富和发展了骨伤科临床医学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在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肩凝症等方面具有首创性,对中医骨伤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培养人才中,叶希贤把个人的业务专长不留后手的传授给青年一代,学徒在临床操作上和理论上不断提高,外地的实习生也陆续来学习,共培养了42名徒弟,为中医骨科事业壮大了队伍。

  叶希贤主张学习西医,发展中医,解放军272医院的著名骨科专家杨传礼特别推崇叶希贤主任的观点。叶希贤认为,伤科医生不仅要刻苦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和专著,还要掌握有关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和治疗手段,参与临床实践。如现代认为血液循环差、供血少的部位,骨折不易生长、连接或迟缓愈合的观点,可根据祖国医学关于筋骨依赖肝、肾和气血濡养的指导思想,在临床上除使用活血祛瘀、和营止痛之法外,还应大量采用补肝肾、养气血之药方能奏效显著,强调骨伤诊治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在实践中善于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讲究实效。

1967年,叶希贤与孙子合影

  叶希贤主任的徒弟、天津中医一附院骨伤科的孔令勤介绍说,伤科疾患,治病易,认病难,治病重在诊断,才能对症施术。在临床上,叶氏伤科以望、问、摸、比四诊合参,提倡声色、形态和摸、问结合之诊查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叶氏伤科主要有以下特点:

我院制作的一套叶氏伤科照片资料

  一是手法与练功相结合。叶希贤强调伤科医生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只有长期坚持苦练软功、轻功、硬功,才能产生臂、腕、指的弹力、拉力、推力,使三力达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柔相济,不致强拉硬扯使用暴力。只有长期训练,才能突出耐力,在临床施法中,全神贯注,一气呵成,相互佐使,相得益彰。他还积极倡导将武术精华融化于正骨按摩手法之中,相互渗透,融会贯通。骨折的整复和关节的复位,要依赖手法,非灵丹妙药所能奏效。

  二是伤筋治疗重在顺理。叶希贤在继承传统八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尤善于伤科软组织疾患。他对多种按摩手法分别归类,在临床上按部位需要和功能疗法相结合,进行辨证施法。其法以轻巧见长,力求不采用暴力。特别是治疗伤筋一证,运用各种不同手法,达到开通气血,舒通经脉,顺理经筋的目的。

  叶希贤首重望诊,他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归纳为:屈而不伸病在筋,伸而不屈病在骨。下颌骨前移,张口不合,吞咽困难,言语不能,口涎外流为下颌关节双脱臼;病侧下垂,向健侧歪斜,言语不清为下颌关节单脱臼。患肩下垂,肩部方形,功能丧失为肩关节脱臼。肘部肿胀畸形,显短缩或半屈曲状,屈伸运动受限为肘关节脱臼。膝部肿胀,出现畸形,不能伸屈为膝关节脱臼。踝突出足腕,呈弯斜状为踝关节脱臼。锁骨周围肿胀变形,影响上肢运动为锁骨骨折。伤处凸起或凹陷,呼吸不畅或不适,局部疼痛,身体动转困难为肋骨骨折。腰部弯曲运动功能消失,或部分消失,严重者可出现上下肢瘫痪状态,大小便失禁为单纯性脊柱骨折或合并截瘫。髌骨畸形,周围肿胀,下肢不能屈伸为髌骨骨折,局部肿胀,外观畸形,功能损失为骨干骨折等。

  叶希贤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伤科十问歌诀:一问损因二问便,三问饮食四问伤(受伤部位),五问周身六问时(受伤时间),七问医治(治疗过程和后果),八问病(肿胀疼痛功能情况),九问寒热孰轻重(受伤后周身有否发热、恶寒),十问家族全知情,这首歌诀成为骨伤科医师临床问诊的要诀。

  此外,叶希贤在治疗伤科疾病中手法与药物并重。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自制药物要求严格,精选药材,一丝不苟。所制延桂散、腰痛合剂、中白散等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如中白散,原为接骨醋膏,专治新旧骨折,能止痛、去瘀、消肿,接骨效果奇佳,贴药后药力渗透,不仅加速祛瘀、消肿,保护皮肤,并能作X光检查。他把此秘方献给国家,济世婆心,可见一斑。

1968年,叶希贤与老伴合影

  叶希贤伤科创新手法主要有三个方面:手法整复治疗陈旧性肘关节脱位。他汲取各家之长,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运用中医整复手法,做到一次整复成功。按摩治疗“肩凝症”九种方法,他总结出九步按摩手法,达到舒筋活络、除滞散瘀、宣通气血、镇定疼痛、分离粘连、缓解紧张、减少痉挛、开展活动,使肩凝症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康复。正骨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十步手法。叶希贤主任临证40余年,常持七分手法,三分药之说,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和贯通,形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十步手法。

  1972年,68岁的叶希贤得了帕金森氏综合征,病痛不断侵蚀着他的肌体,他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舍不得离开他的患者,但是,病情发展非常快,卫生局领导和医院领导了解他的病情后,来到他家里,做出了一个特殊决定,安排他在家里休息,继续培养徒弟,传授手法技艺。

  1979年,叶希贤主任病情加重,住进了睦南道上的第一中心医院。1979年12月25日,叶希贤主任因突发脑出血逝世,终年75岁。叶希贤主任逝世后,卫生局和医院组织追悼会,他的骨灰被安放在水上烈士陵园。

  叶氏伤科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叶希贤为中医骨科学科的发展建立了功勋。虽然中医小夹板等医术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百舸争流,海纳百川,我们期待着叶氏伤科中医诊疗特色技术必将焕发着青春与活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特色诊疗技术,造福百姓,施惠人间。

  (本文部分资料、照片由叶建国、赵莲香、曹秀珍、孔令勤提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专版
主 审: 于铁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