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
说说子午流注 |
2024年06月14日 |
于铁成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周期性的潮起潮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我们中国古代的圣贤从很早就知道潮汐与月亮的圆缺有关,东汉学者王充早就指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唐代学者余道安在《海潮图序》中说:“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临,则水从往之……引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 到了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月亮对于海水都有那么大的引力,对于人体的气血又怎么样呢?《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叫做《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人体经络中的气血随着月相而有盈亏的变化,在朔日,即阴历初一的时候,为新月,人体经络的气血开始充盈;到了十五日月圆的时候,为满月,则经络气血最充实;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的时候,经络气血是最空虚的时候。这是中医最精辟的认识,可惜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黄帝内经》强调:“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即告诉人们月亮初生的时候不要用泻法,月圆时候不要用补法,晦日最好不要针刺。充分体现了时间医学的观念。
那么在一日之内,人体的气血是不是也有变化呢?《黄帝内经》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认为在一天之间,也可以有四时阴阳的变化,“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大家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得病的时候,往往早晨病情轻一些,过了中午病情开始加重,到了晚上病情最重,证明《黄帝内经》的说法是有实践根据的。
中医针灸疗法中有一种“子午流注针法”就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所谓“子午流注”,是在传统的辨证论治之外,采取的按时取穴的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即每日从子时开始至亥时为止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所以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和疾病治疗都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到了19世纪,西方的一些科学家才开始注意到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所谓“生物钟”的概念,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但是要比起我们的祖先来,要晚了好多年。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