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说 胆
2024年06月14日
于铁成
 
    三国时蜀国大将军姜维,原为魏天水中郎,降蜀后深得诸葛亮器重,随诸葛亮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被诸葛亮选定为接班人。诸葛亮死后,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室。蜀后主刘禅降魏后,姜维得后主令降敕命,向魏将钟会投降,也很受钟会的器重。钟会夙与魏将邓艾不和,灭蜀后,钟会大力结交西蜀名士,打击邓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权。姜维得知后,欲先构成祸乱,然后乘机杀会复汉,于是极力怂恿钟会谋反,事败后钟会、姜维皆被乱兵所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说:“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胆,指胆量、勇气,说姜维“胆大如斗”是表明姜维的胆量勇气极大,实际上正常人的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30~60ml,充其量也就是鸡蛋大小。在中医学中胆是一个很特殊的器官,《黄帝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还说:“凡十一脏(指心肝脾肺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等)取决于胆。”可见其重要,但是《黄帝内经》的这些说法,从现代解剖学中很难得到证实。现代医学认为胆囊的功能是贮存和浓缩胆汁。肝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当人体进食后,尤其是吃了富含脂肪的食物以后,胆囊排出胆汁,促进人体对脂肪酸的吸收,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 如果因为某种疾病需要切除胆囊,对人体整体功能影响不大,也未见切除胆囊后人的胆量变小。
    那么究竟怎么看待《黄帝内经》对于胆功能的论述呢?《内经》对于脏腑功能的表述叫做“藏象”。藏(音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就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极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形成,虽有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但其发展主要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观察、分析的结果,必然大大超过了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藏象学说里,除了表明脏腑的基本生理功能之外,还着重说明了脏腑与人心理活动的关系,即所谓“五脏藏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也是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大力研究的问题。
    胆主决断,是指胆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在中国民间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就像把用大脑思考问题说成“心里想”的一样。所谓:“十一脏取决于胆”,是指胆对脏腑的决断作用主要是针对神志活动而言,胆通过影响心神而决断十一脏功能的发挥。
    尽管我们还不能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阐明这种说法的实质,但是中医长期以来就是根据这样的理论来治疗一些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中医认为胆气疏泄正常,人每逢临事自有决断。邪气在胆,或热,或湿,或痰,或郁,胆失清宁而不谧,失其少阳柔和之性而壅郁,则会出现呕苦、虚烦、惊悸、不寐,甚则表现为惊恐不安之状。临床上用温胆汤之治虚烦不眠、呕苦、惊悸,旨在使胆复其宁谧温和之性而得其正。温胆汤一方出自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适用于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诸证,是治疗心理疾患的一首常用处方。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