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中医的解剖实践
2024年06月14日
于铁成
 
      西汉元始五年,十四岁的汉平帝夭亡,王莽立两岁的刘氏后裔刘婴为太子,而自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王莽当了“假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元,以示现在他是西汉帝国的真正主宰,于是从汉平帝死后的第二年起,称居摄元年(公元6年)。王莽的做法当然引起西汉的一些王公和旧臣的不满,居摄2年,东郡太守翟义举起反王莽的大旗,掀起了一场震天撼地的武装斗争。但翟义的反叛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叛乱平定后,血腥的屠杀开始了,大批的叛军被杀死,在大路通衢之侧,用被处死的人的尸体,建起长宽各5丈,高6尺的“武军”,(“武军”又叫“京观”,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上立高1.6丈的大标牌,书写“反虏逆贼鲸鲵”几个大字,用以警告效尤者。这本来是一场争夺权利的杀戮,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在医学史上也时常提及这个事件,这是因为王莽在杀人的同时还做了一件事:《汉书·王莽传》说:“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这是史书上最早关于用于医学目的的解剖活动。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解剖的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黄帝内经》还说“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帼之大小,可为量度乎?岐伯答曰: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说明当时得出的数据是经过解剖多人经过度量所取的平均数。《黄帝内经》中有一位叫做伯高的人,被认为是古代的解剖学家,他对人体的内脏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量,在《灵枢·肠胃》篇中是这样描述的:“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日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还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据《内经》学家龙伯坚先生研究,《肠胃》篇所载的消化道长度与近代人体解剖学图谱中所载的相比较,食道和肠道的长度比例十分接近。《内经》中两者的比例是1:36;而解剖学图谱中两者的比例是1:37。
    在中医另外一部经典著作《难经·四十四难》中,则根据消化系统解剖所见,将消化道有门户功能与形态的七个要冲部位,称之为七冲门。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即胃)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相接处)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即肛门),故曰七冲门也。”其解剖部位、相互关系的记述均较确切,这些名称在现代解剖学中仍旧沿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