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
中药方名趣谈 |
2024年06月14日 |
于铁成
把几种中药配合起来,中医叫做“方剂”。方指医方,《隋书·经籍志》:“医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 剂,古作齐,指调剂。《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从古到今中医的方剂有几十万首,每首方剂都有自己的名称。理想的方名乃是对该方剂精炼的说明和提示,有些方名一目了然,有些方名 寓意深刻,有的则怪诞离奇,掌握它的规律,就能对该成药的主要药物、特点及功效等做高度的概括,便于医生患者运用。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其中所载的方剂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方名也很有意思。《伤寒论》中的不少方子没有另起方名,而是直接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命名,如“麻杏石甘汤”,就是由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四味药组成,再如“芍药甘草汤”就是由芍药和甘草两味中药组成。这种命名方法的好处是,只要记住了方剂名称也就知道了药物的组成。但是组成方剂的药物多了,比方说有十几味以上,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
张仲景给一些方剂命名很有趣。中国古代星相学有“四象”之说,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各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又称真武),代表了四个方位。张仲景借用了“四象”的名称为自己的方剂命名,所以《伤寒论》中有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现行的《伤寒论》中没有朱雀汤,所以有的伤寒学者认为这是“脱简”所致,应该补入朱雀汤才算完整。
古代对十个自然数也有寓意,他们把这十个自然数与“五行”联系起来,一和六为水;二和七为火;三和八为木,四和九为金,五和十为土。《伤寒论》有一首方剂叫“十枣汤”,药物组成中用十个大枣,有人曾对此提出质疑:枣有大有小,十个大枣和十个小枣的分量相差很多,究竟应该怎样掌握?其实张仲景用“十”的寓意在于“五和十为土”,十枣汤是治疗“悬饮”(即胸水)的方剂,十为“土数”,取其土能制水的含义。后世还有一首“六一散”,是由滑石和甘草按照六比一的比例组成,“六一散”是一首清解暑热利湿的方剂,六和一为“水数”,取其水能克火的含义。这种命名方法巧妙地表明了方剂的功效。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五行与人体和自然界的事物广泛地联系起来,如木与东方、青色、酸味以及人体的肝脏等联系起来;金与西方、白色、辛味以及人体的肺脏联系起来;土与中央、黄色、甘味以及人体的脾胃联系起来等等。中药方剂中有“泻白散”,一看就知道是清肺热的方剂;还有“泻青丸”,是清泄肝火的方剂;当然“泻黄散”那一定是清泄脾胃热的方剂了。
还有一些方名表达了病人服药以后的感觉,宋代《和剂局方》有一首方剂叫“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中医认为肝郁则情志不舒,神疲食少,服了这个方剂以后,即可精神舒畅,食欲大增,乐得自在逍遥。
有一首治疗风水肿胀的方剂叫做“越婢汤”,这个方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传说越王勾践突然得了头昏目眩,浑身乏力、全身浮肿、下腹胀满、小便不利之疾。请了诸多名医治疗,不但没好反而加重,越王大怒下令要斩死诸医。并在全国悬赏延请名医,可是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揭榜。这时越王宫中有一个婢女毛遂自荐,愿意给越王治病,可是谁也不相信她会治病。勾践在众医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只好试一试了,谁知服下一碗汤药之后,不多时全身轻快,浮肿渐退,病已去了大半。三剂后疾病竟然痊愈。婢女治好了越王的病,不求奖赏,只要求越王赦免众太医,使得众医大为感动。这个方子流传下来就称为“越婢汤”,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收载了这个处方。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