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麻沸散与蒙汗药
2024年06月14日
于铁成
 
   《水浒传》里的趣事莫过于蒙汗药。凡是看过《水浒传》或其它一些武侠小说的,可能都不陌生。不管是哪路英雄,只要吃下有蒙汗药的食物或酒,没有不倒的。吴用、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在黄泥岗,巧妙地把蒙汗药放在白胜的酒桶里,不管杨志多么精明、谨慎还是中计。虽说他只是喝了半瓢酒,“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而其他人,更是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视,眼睁睁看着吴用等人把生辰纲装上车,只是动不得,喊不了。而晁盖等人不慌不忙地,卸下枣子,装上生辰纲,推起车子,面对杨志等人,叫声打扰,多谢之类的话便扬长而去。蒙汗药是晌午喝下去的,到一更才醒。按照小说的描述推算,这种蒙汗药的麻醉时间长达十多小时。
    蒙汗药的存在是有实据可考的,在我国至少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是中国老资格的奇特产品之一。蒙汗药化为武侠小说中的神品、利器,原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有产物。西方固然也曾经有数百年武侠小说风靡于世界的历史,并塑造出永不磨灭的武侠迷唐·吉诃德的典型形象。但是,西方的武侠小说中,不会有蒙汗药出现,这是因为,古代西方的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麻醉药,医生在给病人动手术时,为使病人暂时昏迷,只好用棍棒打头,或者放血,或者干脆把病人绑起来。中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惨烈的战争出现了众多的伤兵,由于没有及时的治疗,伤口感染,只能截肢。截肢的手术室简直就是屠宰场,一个个伤员被绑起来,剧烈的疼痛使他们哀号,不少的人在截肢的过程中就疼死了。在使用麻醉剂之前,惨死在外科医生刀下的人所经受的痛苦无可名状。每一例手术都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痛苦嘶叫。
    我国先人从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中药有麻醉的作用。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是东汉名医华佗。史书上共记载了华佗三个外科手术病例,一例是“肠痈”即阑尾炎手术,一例是切除腐烂的脾脏,还有一例可能是腹腔肿瘤切除术,都是用麻沸散麻醉以后做的。
    华佗的麻沸散究竟是怎样配制的?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以查考,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并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作为蒙汗药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适量使用是很好的麻醉剂,南宋人窦材《扁鹊心书》中谈到一种“睡圣散”,其配方为“山茄花、火麻花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一服后即昏睡”,山茄即曼陀罗花,火麻即大麻。曼陀罗花原产印度,花名亦系梵语音译。看来,此花与佛门有缘。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当佛说法时,从天空降下曼陀罗花雨;而道家的秘籍却记载,北斗星有叫曼陀罗使者的,手执此花。”八月开花,九月采实。品花家称它为恶客,大概是因为游移不定的曼陀罗可以突然生长在别处的缘故。李时珍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此花确实有麻醉和使人致幻的作用。
    现代医学对于麻醉剂的使用已经很成熟了,还有没有必要开发中药麻醉?我认为中药麻醉剂在除痛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1973年,长沙马王淮三号汉墓出土了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这是我国早期的一种医药文献。其中有“令金伤毋痛”方,方后记载麻醉药的性能和用法:“已饮,有顷不痛。复痛,饮药如数。不痛,毋饮药。”说明当时已知道麻醉药可以麻醉止痛。过了有效时间,发生疼痛,可以再照原来剂量服药。如果已达到麻醉要求,就不要多服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

Baidu
map